当前位置: 中华道藏 > 道教论集 > 全真文集 > 全真集玄秘要

全真集玄秘要

经名:全真集玄秘要。元李道纯述。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真部方法类。

注读周易参同契

推明火候之大本。

大丹妙用法乾坤,

大者,极致之谓。丹者,至圆之谓。大颠云:还识这个○么,天地不能喻其大,日月不能喻其圆。圣师云:本来真性号金丹,四假为炉炼作团。是知大丹者,真性之谓也。法乾坤者,即效天法地也。

乾坤运兮五行分。

乾坤即身心也。五行即精、神、魂、魄、意也。乾坤运行而生五行,即身心运动五炁具也。

五行顺兮,常道有生有灭。

祖师云:五行顺行,法界火坑。所谓五行运动而生万物,五常之道也。五常之道属生灭法也。

五行逆兮,丹体长灵长存。

祖师云:五行颠倒,大地七宝。所谓逆行者,攒簇五行,真常之道也。真常之道常存而不坏也。

一自虚无兆质,

老子云:道生一。虚无自然之谓者,道自虚无生一炁,即人之虚化神也。

两仪因一开根。

老子云:一生二。一炁判而两仪立焉,即人之立性、立命故也。

四象不离二体,

邵子云:二分为四。《易》云:两仪生四象。即人之性立命故也。

八卦互为祖孙。

《易》云:四象生八卦。所谓祖孙者,乾坤生六子,六子生六十四卦。乾坤,祖也。诸卦,孙也。达者返穷诸己,自得之也。

万象生乎变动,

八卦变动,六十四卦生焉。即人之一动,诸缘万虑生也。

吉凶悔吝兹纷。

周子云:吉凶悔吝生乎动者也。噫,吉一而已,可不慎乎。故知吉凶悔吝,由变动而生也。

百姓不知日用,

百姓日用,无非此理。百姓日用而不知者,为情识之所蔽也。故君子之道鲜矣。

圣人能究本源。

圣人仰观俯察,究本推源,体天立极,设象垂辞,《易》之书自此作矣。

顾易道妙尽〔造〕化之体用,

《易》之为书,尽造化之体用也。通天下之变,定天下之事,极广大,尽精微,故曰《周易》。

遂托象於斯文。

《易》之道广大悉备,以之学佛则佛,以之学仙则仙,以之修齐治平则修齐治平。故魏伯阳托象於丹道《参同契》也。

否泰交,则阴阳或升或降;

否泰二卦,阴阳交际之要津也。泰卦三阳升,当此之时宜防危。否卦三阴降,当此之时宜固守。

屯蒙作,则动静在朝在昏。

屯蒙乃下手之初也。以年言之,冬至后六日为屯,六日为蒙;以月言之,初一日子至巳为屯,午至亥为蒙;以身言之,天癸才生曰屯,山下出泉曰蒙。

坎离为男女水火,

坎为中男,离为中女。坎离交,则水火既济也。平叔云:取将坎位中心实,点化离宫腹里阴。

震兑乃龙虎魄魂。

震为龙为魂,兑为虎为魄。总而言之,性情也。祖师云:金来归性初,乃得称还丹。此之谓也。

守中则黄裳元吉,

守中则无过、不及也。退符之时,至坤六五守中行下,则无过、不及之患,故曰黄裳元吉。

遇亢则无位而尊。

亢谓乾上九,亢龙有悔也。进火至上九,要识持盈,不识持盈,前功俱废。

既、未慎万物之终始,

既、未,火候周也。周而复始,故曰慎万物之终始。

复媾昭二炁之归奔。

乾坤为八卦之门,复、媾为六十四卦之二炁。往来无穷无息,造化成焉。

月亏盈,应精神之衰盛;

月盈亏,表抽添加减之则。

日出没,合荣卫之寒温。

日出没,表运养调燮之法。

本立言以明蒙,

立言明蒙者,鼎用乾坤,药须乌兔之类是也。

既得象以忘言,

金丹之道,种种异名,皆是比喻。欲知其要,当咀言玩味,既得其要,忘其言可也。

犹设象以指意,

既得其象,犹当求其意。

悟其言则象须捐。

过河须用筏,到岸不须船。

达者惟简惟易,

乾生物之道易,坤成物之道简,达者推而行之,易简之理得矣。

迷者愈烦愈难。

苟或执象安炉,按图索骏,愈烦愈难,终身无成矣。

故知修真志士,读《参同契》不在乎泥象执文。

修真高士读《参同契》者,当咀味求玄,必得之也。执文泥象,奚益者哉。

太极图解

无极而太极,

○,虚无自然之谓也。始於无始,名於无名,亦无言说,因说不得,强名曰○。圣人有以示天下后世,泝流求源,不忘其本,故立象垂辞,字之曰无极而太极。是谓莫知其极而极,非私意揣度可知也。亦非谓太极之先,又有无极也。太极本无极也。达者但於而字上着意,自然见之也。释氏所谓历劫之先明妙本,即此意也。老子所谓象帝之先,亦谓此也。大颠云:还识这个○么,天地不能喻其大,日月不能喻其明,收来小者无内,放开大者无外。此非太极之妙乎。返穷诸己,无极而太极,即虚化神也。物之大者,终有边际。惟神之大,周流无方,化成天地,无有加焉?由其妙有难量,故字之曰神。神也者,其无极之真乎。

太极动而生阳,动极复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

者太极之变也。太极未判,动静之理已存;二炁肇分,动静之机始发。太极动而生阳,太极变动也。动而复静,阳变阴也。静而生阴,静而复动,阴变阳也。互为其根者,阴错阳而阳错阴也。一动一静,分阴分阳,清升浊沦,二炁判矣。清而升者曰天,浊而降者曰地。天动地静,二炁运行,变化之进,不可扮也。老子云: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此谓玄牝阖辟,而生天生地,玄牝即阴阳动静之机也。反穷诸己,则知虚化神。有神则有感,神感动而生炁,即动而生阳也。炁聚而生精,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也。精化而有形,即静极而复动也。静炁相生,性命立,身心判矣。炁运乎心,天道所以行也。精主乎身,地道所以立也。是知身心即两仪也。

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行顺布,四时行也。

者两仪之变也。两者二也。不言二而言两者,何也?两者,配合之谓也。合则有感,感则变通也。阳变阴合,阴阳感合,而生五行也。天一生水,地二生火,天三生木,地四生金,天五生土,此五行生数也。五行运化,机缄不已,四时行而百物生焉。以身言之,身心立而精炁流行,五脏生而五神具矣。天一生水,精藏於肾也。地二生火,神藏於心也。天三生木,魂藏於肝也。地四生金,魄藏於肺也。天五生土,意藏於脾也。五行运动,而四端发矣。达是理者,则能随时变易以从道也。

五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

天一、天三、天五,阳数也。地二、地四,阴数也。故曰五行一阴阳也。阳者太极之动,阴者太极之静,动静不二则返本,故阴阳一太极也。返本则合乎元虚,故曰太极本无极也。修炼之士,运炁回还,周而复始,惟神不变。由其不变,故运化无穷。攒簇五行者,神也。会合阴阳者,亦神也。神本虚也。炼精化炁,炼炁化神,炼神还虚,谓之返本还元。还元者,复归於无极。

五行之生也,各一其性。

五行各一其性者,谓五行各具一太极也。五行生数,各以五数加之,即成数也。天一生水加五,地六成水也。地二生火加五,天七成火也。天三生木加五,地八成木也。地四生金加五,天九成金也。天五生土加五,地十成土也。是谓五行各具五行也。前文谓五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者,言其体也。此谓五行各一其性者,言其用。言其体,则五行同一太极。言其用,则五行各具一太极也。言其体,反本还元也。言其用,设施之广也。体者,逆数也。用者,顺数也。逆数知其所始,顺数知其所终。知始而不知终,则不能政广大;知终而不知始,则不能尽精微。原其始则浑浑沦沦,合乎无极;推其终,则生生化化,运乎无穷。逆顺相须,则始终不二;显微无间,则性理融通。是谓体用兼而合道也。

无极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

无极之真者,元神之妙应也。二五之精者,五行之妙合也。妙合而凝者,作成万有也。大哉,无极之真也。先天之祖,太乙之根,三元之母,众妙之尊,上下不变,古今常存。天得之,确然而定位;地得之,颓然而立形。乾定位而万物资始,坤立形而万物资生。至哉,二五之精也。非有非无,非浊非清,恍恍惚惚,杳杳冥冥,妙乎无体,合乎无伦,天地由之而立位,日月由之而运行,一炁由之而融化,万物由之而生成。人只知受天地之生,而不知受炁於无极之真;人只知立天地之中,而不知立形於二五之精。无极之精而不变神,不足以化无。二五之精不妙合炁,不足以变形。欲炼其神,必先保真;欲固其形,必先保精。真精不泄,炁固神灵,形神俱妙,与道合真。圣人之能事毕矣。

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二炁交感,化生万物,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焉。

○者人之极也。人之生也,得乾道则成男,得坤道则成女。以卦言之,乾初爻交坤成震,震为长男。坤初爻交乾成巽,巽为长女。乾中爻交坤成坎,坎为中男。坤中爻交乾成离,离为中女。乾上爻交坤成艮,艮为少男。坤上爻交乾成兑,兑为少女。六子者,乾坤之互体也。六子互交,六十四卦备矣。六十四卦变动无穷,万物生生化化而无息也。以身言之,乾为首,坤为腹,天地定位也。离为目,坎为耳,水火不相射也。震为足,巽为手,雷风相薄也。艮为鼻,兑为口,山泽通炁也。此形体之八卦也。若以性情言之,乾坤,身心也;坎离,精神也;震兑,魂魄也;艮巽,意炁也。八卦成列,神行乎其中矣。有无交入,内外感动,诸缘万虑自此出矣,非一身之万物乎。《易·系》云:天地絪缊,万物化醇,男女媾精,万物化生。正谓此也。天地生成运化不息,万物生生化化而无穷也。○者万物之太极也。

惟人也得其秀而最灵,形既生矣,神发知矣,五炁感动,善恶分而万事出矣。

天位乎上,地位乎下,人物位乎中。天地,万物之父母。人於万物最灵者,得其中和之正,故神与道浑浑沦沦,一而不离也。天地设位,易行乎其中,即身心立,而神行乎其中矣。天人初不间,人自以为小,何也?盖由不知其原也。推其本原,人之未生之先,抱养於太初,纯纯全全,未尝须突离也。人之既生,炁变有形,形生炁聚神发知矣。本元灵觉之真,即无极之真也。五炁感动,真机妙应,发於外也。精感於耳谓之听,地六成水也。神感於口谓之言,天七成火也。魂感於目谓之视,地八成木也。魄感於鼻谓之嗅,天九成金也。意感於身谓之动,地十成土也。真机一发邪正分,万事自此出矣。若复有人收拾身心,消遣情识,聚五攒三,抱元守一,收视返听,缄炁调息,外境勿令入,内境勿令出,一炁归虚,潜神入寂,又岂有善恶之分也。至於抱二五之精,含太和之液,复无极之真,造虚无之域,是谓返本还元,归根复命。玉蟾曰:父母未生以前,尽有无穷活路;身心不动之后,复有无极真机。其斯之谓欤。

圣人定之以中正仁义,

圣人钩深致远,动必循理。理之在乎,天下莫能与之较。故进修德业,必先本穷理,穷理之要,必先以中正仁义为本。故圣人定之以中正仁义,立极设教也。中正者,不性也。仁义者,天性之发也。贯天充地斡运枢机,寂然不动,体物无违曰中。坦平蓦直,柔顺大方,安常主静,应物无疆曰正。克已复礼,普济博施,成全委曲,接物无私曰仁。出处语默,感应随顺,利己利人,与物无竞曰义。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正也者,天下之至当也。仁也者,天下之大公也。义也者,天下之至和也。《文言》曰:利者,义之和也。又曰:利物足以和义。是知仁义,进修德业之要也。中正者,穷理尽性之要也。中正仁义,包罗天地,揆叙万类,以之修身则身修,以之治国则国治。周旋四海,经纬天地,巨细纤洪,无不具备。修进君子,诚能三反昼夜,用志不分,吾见其成道也易矣。

而主於静,立人极焉。

所谓静者,非不动,若以不动为静,土石皆可圣也。《通书》云:动无静物也。是谓动中之静,真静也。立冬后闭塞而成冬,谓静也。日月星辰运行而不息,谓之不动可乎?冬至日闭关,示民以静待动也。是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变化之机也。静极而动,天心可见矣。子曰:复,其见天地之心乎。是知万物之本,莫贵乎静,静而又静,神得其正,理所以穷,性所以尽,以至於命,超凡越圣。老子所谓清静为天下正。《大学》云:定而后静,人生以静者,天性也。若复有人以静立基,向平常践履处,摄动心、除妄情、息正炁、养元精,自然於寂然不动中,感通於万物也。急么则静亦静,动亦静,动而应物,其体常静,是谓真静。真静久久则明妙,明妙而后莹彻,莹彻而后灵通。莹彻灵通,十方无碍,是谓至清静也。心清静,则身清静定矣。一身清静,则多身清静;多身清静,则山河大地一切清静;一切清静,

则天下将自正。经云: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此之谓也。古圣人云:而主於静,立人极焉。此圣人教人之功也。非观复知化者,孰能及此。

故圣人与天地合其德,日月合其明,四时合其序,鬼神合其吉凶。

圣人之於天下,犹天之於万物也。故与天地齐德,日月齐明,四时合序,造化合机也。圣人体阴阳之运,达事物之理,先天也。君子法则圣人,奉顺天时,后天也。先天者,天理自然不我违也。后天者,我弗敢违乎天也。《文言》曰: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天且弗违,况於人乎,况於鬼神乎。

君子修之吉,小人悖之凶,

君子奉顺天时,正心诚意而修之,故常吉。小人背理违义,肆情逐妄而悖之,枚常凶。修之之要,贵在顺时,顺时之要莫若静。静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合圣,合圣而后知先天之道,至是复矣。广成子云:无视元听,抱神而静,神将自正;必静叉清,无劳汝形,无摇汝精,汝神将守形,形乃长生。是知静者,入圣之基也。圣哉周夫子,一言以蔽之,主於静。其为万世人天之师欤。

故曰: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

立天之道曰阴与阳,天之乾坤也。立地之道曰柔与刚,地之乾坤也。立人之道曰仁与义,人之乾坤也。是谓三才肇形,各具一天地也,各具一太极也,各有变化也。推原其始,则本同一太极也。反穷诸己,三才之道一身备矣。立天之道曰阴与阳,心之神炁也。立地之道曰柔与刚,身之精魄也。立人之道曰七与义,意之情性也。身心意定,三花聚而圣功成矣。

原始返终,故知生死之说。

原其始,则万物同出於一太极也;反其终,则万物复归於一太极也。反穷诸己,元炁乃身之始也。原乎元炁,先天而生,后天而存,周流六虚,弥满八极,彻地通天,透金贯石,三才由之而立位。圣人体之而归根复命,返性之初,恍惚之中,千和万合,自然成真。一切有形,得之则生,失之则亡,卷之则藏於一毫端上,放之则充塞太虚之表,包括万有,至大难量,原其所自,先乎覆载,混然成真,身之元也。由其始物,强名曰元炁。故身此身,因炁而有形,形变而有生,生变而有死。生者炁之聚,万物出於机者也。死者炁之散,万物入於机者也。出生入死,一聚一散,即太极动静之机也。动必终於静,出必终於反,生叉终於死,故原始返终,故知生死之说也。惟神莫测其始,莫知其终,历千万世而不变不易,无古无今,不生不灭。由其不变,故能运化生成,无休无息也。神也者,圣而不可知之者也。达是理者,静坐而养神,安寝以养炁,冥情於寂,潜心於极,长生久视之道得矣。

大哉易也斯其至矣。

易之在天下,无时不变,无时不化,生生化化,而无无穷者,易之妙也。神无方,易无体,通天下之变者,易也。尽天下之变者,神也。《易·系》云: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太极者,变化之始也。两仪者,太极之变也。四象者,两仪之变也。八卦者,四象之变也。吉凶者,八卦之变也。六十四卦,万事万理,一切有情,皆八卦之变。终也不变者,易也。由其不变,故变易无穷也。原其始也,一炁生万有;反其终也,万有归一无。始终不变者,神也。由其不变,故能运化不息也。散一无於万有者,神也。会万有归一无者,亦神也。神也易也,至矣大矣。

全真集玄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