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华道藏 > 三洞真经 > 三洞经教 > 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注(侯善渊)
已校对

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注(侯善渊)

经名: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注。金朝道士侯善渊注。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玉诀类。

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注序

源之未发,流无不清;风之未扇,物无不静。及乎流以汨之,则清者浊矣;吹而散之,则静者动矣。此理之常也。道之生物,自然之性,何尝不湛然而清,寂然而静,感而遂通。性以情迁,失其天真,逐而忘返,至于流浪生死,常沉苦海。顾不哀哉?太上以大慈悲、大方便,引接迷徒,将与复其本元,使得见道。谓道虽不可以言传,而目击道存之士,且几何人?斯谓道虽不可以象教,而得鱼忘筌之喻,若有所待。故经之所以作也。是经谆谆明诲,始曰清者浊之源,静者动之基,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继而曰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又继之曰,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观其形,形无其形,远观其物,物无其物,湛然常寂,寂无所寂,即是真静,真静应物,渐入真道。复曰,虽名得道,实无所得,为化众生,名为得道。此真经之大旨欤?盖自西王母授之,仙人葛玄等传之,太玄真人赞之,世世遵奉。奈何愚者有终身不灵,惑者有终身不解,鲜克仰副太上慈悲方便之意。今骊山侯公先生,游方之外者也,念经之言,能悟之者,可传圣道,乃即其说,为之训解,辞简而甚易明,理达而甚易行,神而明之。自遣欲而灭三毒,由观心而识无空;屏执著之妄心,诫贪求之烦恼;祖述圣作,以开以明。其间有云,悟而无为者是,得而有作者非。有云,大道中无文字,文字中无大道,天文玉诀,须凭师匠口耳相传。有云,不执空为空,不著有为有。有云,抱出灵华洁,回还一体光。学者傥於是经诵持不退,当得造於目击之玄,不有待於忘筌之后也。平水老人毛麾谨序。

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注 姑射山太玄子侯善渊注

老君曰:大道无形,

无形者,阳渊渺邈,旷大无穷,颐心同体,微妙无方。故言大道无形矣。颂曰:大道本无形,无形亦假名。视之非有物,审听绝音声。觉性通幽静,颐神透目清。太空无伴侣,孤月照蓬瀛。

生育天地;

天地有形象,皆因大道育养之,故曰生育天地矣。颂曰:一炁生天地,三光在彼中。四时分造化,万物得和融。欲了无生法,知心物外穷。至真明不尽,常与道之通。

大道无情,

道无情者,湛然非象,虚极无心,万物生成,无为自化。故曰大道无情矣。颂曰:无情通大道,育养本无情。掌握乾坤秀,包容天地明。上穿金阙界,下彻九幽冥。荡荡无穷测,玄玄覆玉京。

运行日月;

日月者,道化玄明,人神之主,运行四通,普照而不昧也。颂曰:大道澄空廓,天边日月长。运行周匝界,升入遍他方。现出灵华洁,回还一体光。达人知此意,咫尺是仙乡。

大道无名,

无名者大道,通玄微妙,至理无穷,混元一炁,先天地而生,本无名也。颂曰:道化虚空体,权为假立名。有名非有相,无物亦无形。上彻三天莹,横担四海明。阐开清静眼,飞跃似流星。

长养万物。

道大无形,湛然不动,皓皓纯一,覆藏天地,运行日月,流转江河,掌握山川,包含溪谷,滋溢园林,成熟五谷,结秀花果。一切万物皆禀道炁而所生,本自无为,感时而自化。道本无形,育於有象。故曰长养万物矣。颂曰:道化芸芸长,机生物自迁。烟岚光万顷,郁秀照千山。渌野连溪壑,清音对碧天。悟兹真福地,此处隐飞仙。

吾不知其名,

太上言,我不知道之名,为独处无碍,太真玄妙之机,无生无灭,无增无减,隐显无方。众生不悟,太上垂慈,假立有名矣。颂曰:妙道迷难悟,心开慧自灵。元神生固蒂,虚谷证圆明。海藏凝珠璨,山头混日精。满天昕宝鉴,光照玉京城。

强名曰道。

道本无名。既以有名,著於物相;若以无心,死入落空。有无相生,杳冥相对。应物现形,日用不离。难分正教之法,强名曰道矣。颂曰:道本无言说,强名分辨别。心清秀炁凝,性静灵云结。海上起新风,天边生古月。冲虚物我明,万象齐俱摄。

夫道者,有清有浊,

有清者,清空旷大,神谷寂虚,一炁冲和,故名有清矣。有浊者,周罗万物,无所不容,无所不入,贯穿世界,细透毫毛,故曰有清有浊矣。颂曰:清浊定浮沉,阴阳运古今。天空垂玉象,地厚产琼林。晴倚曹溪路,神凝法海深。但能明此理,方显道人心。

有动有静。

有静者,大道寂然无心。有动者,神用感而通玄。一动一静,可成真道矣。颂曰:动静道弘张,神丹射太阳。天魂收坎位,地魄入离乡。海底龙翻浪,山头虎战苍。生擒归昊境,性命得延长。

天清地浊,

天清者,混元一炁,拍塞冲虚,玄远极深也。地浊者,生人发地,无所不种,无所不收,处万民之污,故曰天清地浊矣。颂曰:地气接空苍,清天满四方。中间埋古迹,上下越新光。达者归真路,修然入道场。玉婴登宝殿,远望汨罗江。

天动地静。

动静者,主天圆地方,则自然千变万化,星移斗转,运斡枢机也。地静者,风吹浪卷,蠢然不避污染而不争。故名天动地静矣。颂曰:地静本无为,天枢斗柄随。生成无造作,设化有灵机。极目秋蟾朗,凝睛莹日辉。一阳收入鼎,进火养神龟。

男清女浊,

男者,阳也;女者,阴也。故曰是真阴真阳。此言非世中男女,见之不用,用之不见。故《德经》云:万物无不负阴而抱阳。故外阳而内阴。外者,身也;内者,心性也。何以故?乃至修行之人身静,岂不为男清,心性扰乱不宁,岂不为女浊矣。颂曰:物静心非静,身清性不清。迷真疑恍惚,意乱岂安宁?返照归金鼎,回光入宝瓶。分明开道眼,何虑不圆成?

男动女静。

男动者,非是交媾之为主。动则不定,定则不动。故动者,阳道所生,如拨云见日,磨镜得明。故曰阴返归阳,是名男动也。女静者,谓阳道开自然,神化虚明,不淫不邪,不憎不爱,不贪不嗔,不嫉不妬,不起不念,不妄不想,岂不为女静矣。又曰:离中虚,坎中实,明取坎中实点化离中虚,是名阴阳颠倒、还返之法,可成纯阳之道矣。颂曰:颠倒阴阳法,炉中采汞铅。清光辉满地,红焰迸周天。白虎池中卧,青龙火里眠。炼成真玉貌,身外舞胎仙。

降本流末而生万物。

降本者,末所生也。道德其本,一炁冲虚,发自然之理也。万物得其本,长养而不槁,枝叶荣旺,人得其本,神灵莫测,通现无方也。颂曰:降本冲和秀,随机物自生。两行红雾起,一道素烟倾。虎饮金乌髓,龙吞玉兔精。两般真至宝,悟者自神灵。

清者浊之源,

水清而渊明鉴照,其形自显,异於浊也。是清之泉源比喻於修行之人也。颂曰:心渊明彻底,道静鉴元通。玉户阳精溢,金关浩炁冲。合和收坎殿,匹配送离宫。始觉玄珠降,冲天耀日红。

静者动之基。

静者道,太虚空也。神得其用,出入无间,杳冥同体。故曰动之基也。颂曰:默默空无物,神明道体同。天清冲浪碧,地静涌波红。四象攒炉口,五行入鼎中。炼成丹赫赤,饵觉赴仙宫。

人能常清净,

天常清净,日月星皎白而虚明也。人常清净,精炁神宁而不散。故曰人能常清净矣。颂曰:色欲无情染,红尘绝往还。性光飞皎日,心地泛寥天。一炁烹元象,双关炼小鲜。精神穿宇宙,晱烁遍三千。

天地悉皆归。

人能清净,神通妙理,升入无为,周罗天地,细入微尘。故言天地悉皆归也。颂曰:清静处无为,无为达妙机。蟾宫奔玉兔,日殿走乌飞。闪出千光灿,冲开万象辉。包罗诸色相,天地悉皆归。

夫人神好清而情扰之,

人神者,天地秀炁,结聚灵明也。本自清静,随物生情,占尘惹垢。故言情扰之也。颂曰:富贵遮心翳,荣华眯眼尘。虽然观日月,不见本来真。寂湛颐元性,澄空炼至神。灵童开碧嶂,仙子跨麒麟。

人心好静而欲牵之。

心者,神明也。知内而为性,显外而为神。神本清静,随风错乱,物动情牵之也。颂曰:开眼露天玑,人心著处迷。恋情情欲扰,逐境境还随。抱朴通精粹,还淳达细微。一真烹万象,混合太渊齐。

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

人能遣其欲者,割爱离亲,除情去欲,捐念忘机,自然性静心寂矣。颂曰:常能守静笃,方寸育神灵。闭户眠金子,垂帘抱玉婴。玄霜烹至宝,紫粉炼真情。结就玄珠灿,收来献上清。

澄其心而神自清,

澄心定意,湛寂渊明,返本还元,如水不动,故曰澄其心而神自清也。颂曰:欲要识灵源,知空在目前。澄澄心月现,湛湛性光圆。炁秀通神圣,神风化羽仙。逍遥归海岛,三界独绵绵。

自然六欲不生,

六欲者,眼、耳、鼻、舌、身、意是也。不生者,眼观无色,神不邪视;耳听无音,声色不闻;鼻息冲和,不容香臭;舌餐无味,不甘酸甜;身守无相,不著有漏;意抱天真,不迷外境。故曰六欲归真,自不生也。颂曰:归真除六害,漏尽免三灾。识性通玄路,知心道眼开。木人游昊景,石女玩仙阶。日落清秋夜,天边抱月来。

三毒消灭。

三毒者,身业、意业、口业。消灭者,善养精炁神,除尽贪嗔嫉。故曰三毒消灭也。颂曰:六欲成金藏,三灾化宝珠。七情无染著,十恶永消除。拂拭冰台净,光华不卷舒。抱将游陆地,独步入清虚。

所以不能者,

修道不能除情去欲也。心有所著矣。颂曰:不能行此道,性返转生疑。打坐劳心力,参禅柱用脾。住行安有分,坐卧镇相随。要见开清眼,神光满室辉。

为心未澄,

心性不宁,扰乱乃多。神游外景,观於徼、著於物矣。颂曰:上善水心渊,澄清照碧天。世情多苦恼,人被业缘牵。逐浪迷真性,随波昧本源。一灵归苦海,万劫不回还。

欲未遣也。

终身不救,物转於心矣。颂曰:修幻妄施功,於真事不同。有为如电影,执相若飘风。物假心非假,身空性不空。一灵知有主,万法悉皆通。

能遣之者,

转於万物,心处无形,颐神居妙也。颂曰:颐心达圣机,无相等虚齐。潋滟澄波静,阳渊极渺弥。流通周匝界,游历大神威。月照乾坤莹,清风相送归。

内观其心,心无其心;

返观其心,默然而无心。其心者,开目澄空,明见真心。真心者,湛寂无物,混日纯一。故名其心也。颂曰:返照见天心,圆明湛碧深。无无真实相,有有觅难寻。山海无遮障,天灾祸不侵。真人谁作伴,风月是知音。

外观其形,形无其形;

形者,是地、水、火、风也。此者是名有漏之身。非有漏之身,是故无相之真。无相之真,如仰水看月,似天空运转纯风,神凝炁聚,可成真道矣。颂曰:外观有漏相,幻化即真形。去住何移迹,安然不暂停。中间藏恍惚,内外窈冥冥。涣若冰将释,沉沉觉海清。

远观其物,物无其物。

内外皆无,即远而何有?此者无物。无物之中,别有奇异之物。经云:恍恍惚惚,其中有物。故言物无其物也。颂曰:恍惚遍无涯,壶中景物嘉。炉门倾玉蘂,鼎眼泛金花。虎绕明珠戏,龙喷万里霞。拨开云雾看,捧出夜明砂。

三者既悟,

此三者,说心、形、物,即於虚无也。悟者,了达也。颂曰:喻说分三体,知玄一也无。有无皆是幻,无虑道相扶。法眼为丹鼎,天门是药炉。炼成朱汞结,倾入一冰壶。

唯见於空。

表里中间,俱无所著,圆明坦荡,心入无为。故曰唯见於空也。颂曰:观空非色相,色相即真空。物我俱忘泯,方知太古同。周行行不尽,遍计计无穷。天网玄网大,夷罗覆载通。

观空亦空,

观空者,道弘无相,万法无形。亦空者,神通妙化,一体归真也。颂曰:炳耀涤晴空,神游四海通。杳冥天地匝,恍惚太虚同。耿耿青霄月,飘飘碧落风。纵横穿上下,南北与西东。

空无所空。

空者不执空,为空不著有。为有心同,太极之中聚於玄妙矣。颂曰:落落遍无隅,冥冥运化虚。无形呼大道,离相号真如。一体无分别,三明有所居。廓然开妙法,万道素光舒。

所空既无,无无亦无。

了心达本,识性归宗,何执有无之教?有无之教,亦是假名。若无假名,真心何显?故有即於无。无者非落空之法,无备於有,有者非以物类穷之。故曰有无自然也。颂曰:至诀清虚道,明知物外中。娟娟辉昊景,奣奣耀苍空。鼎破心珠赫,炉开慧日红。澄凝丹汞结,运入广寒宫。

无无既无,湛然常寂。

能知空是不空,执有而不有,故本性湛然常寂矣。颂曰:湛湛无瑕谪,通幽过目星。乾坤冲拍塞,天地旷然明。性觉虚心寂,神瞑绝梦惊。豁然开古道,月照水晶城。

寂无所寂,欲岂能生?

不寂而所以寂,故曰天真满目,妙道归源。欲岂能生也?颂曰:寂静物皆捐,虚心养浩然。面容如朗月,碧眼似寒泉。皎皎归真趣,昏昏法性蠲。一潭秋水莹,万派素波渊。

欲既不生,即是真静。

欲既不生者,涤除繁虑,诸欲消亡,寂无所欲,欲岂能生?真静者,神光虚焕,通显灵明,返归清净矣。颂曰:清净心通圣,无为化有功。珠凝金鼎内,宝结玉壶中。明似天空日,清如洞里风。冲虚生瑞彩,光罩五明宫。

真常应物,真常得性。

得性者,为真常妙道,应物随机,随机见性,见性明空,自得其性矣。颂曰:真静静无疑,阳光照眼希。步虚通妙理,旋绕达玄机。物物皆相应,般般总不知。返观烟浪碧,笑指洞天归。

常应常静,常清净矣。

常应者,见物见心,见心离物,离物明空,故曰真常得性矣。颂曰:清净本根元,於中性自然。二关精郁郁,一道炁绵绵。混合明真理,凝然悟太玄。空中知有象,应化出先天。

如此真静,渐入真道。

如此勤行真清真静之人,方达希夷妙理,物外天真。故言渐入真道矣。颂曰:大道洌空渊,昕光照满天。一明分造化,二契养胎仙。性达忘忧苦,心通合自然。点开无色界,返本复归元。

既入真道,名为得道。

道本无名,假名立道。认得无生无死之法,炼凡为圣,炼圣成神,神合其炁,炁通元首,名为得道者也。颂曰:得道幽深远,仙风播世高。九天居自在,三海任逍遥。行满金书诏,功成玉簿标。神游登碧落,飞步越丹霄。

虽名得道,实无所得。

了达而不居,体用而无形,取有而无物,故曰实无所得也。颂曰:迷隔千山远,悟来一物无。取无无所得,弃有有相扶。有有将何有,无无亦假呼。观天明大道,露现一轮孤。

为化众生,名为得道。

假名立字,化於未悟之人,权为证果之教,故曰实无所得,实有所修也。颂曰:得者非为得,无修未是修。道弘包万象,心不系丝头。地魄腾空踊,天魂海底收。此般真至宝,不悟一生休。

能悟之者,可传圣道。

能悟真常之道者,摄群心而同归一体,变化无穷,出入无碍,可明圣道矣。颂曰:神明天暵骨,月照洞渊深。剖出荆山玉,挥开满藏金。自然通圣道,方显本来心。变化无穷测,移神入大音。

老君曰:上士无争,

太上言:上德之人处於无侣太空,天真妙道,寂然不动,无所争讼也。颂曰:上士知天命,焉能有所争?丹田琼蘂放,心地玉芝生。静室居闲坐,清空任便行。灵童含宝月,神用得精宏。

下士好争。

执於引教之术,动生人我,竞起是非,发於争讼矣。颂曰:下士好争强,功名自显彰。何劳著有相,争似贵韬光。闭目凝神室,开睛混太旸。自然知古道,心地得清凉。

上德不德,

上德者,注:太始无象,四极渊明,知心无心,故曰上德不德者也。颂曰:上德悟无德,无修解有修。道存圆觉海,神若载天舟。得岸离生灭,辞澜不再游。任从空外去,返性入瀛洲。

下德执德。

下德之人执著小乘之术,施为政事,德而落空,是名不德。如此之见,永离真道矣。颂曰:下德施功果,徒劳有相求。滞空沉妄想,执幻落阴囚。太始无名号,玄元有所修。回阳如见日,神炁自和柔。

执著之者,不名道德。

道者,无为清净,空寂湛然也。德者,神通万变,体用居常也。道德混纯,其理皆一也。执著者,执著种种有为之功也。颂曰:执碍法非通,虚劳谩费功。有为迷假相,无作契真空。恍惚乾坤象,杳冥天地踪。上清施大道,神用在其中。

众生所以不得真道者,为有妄心。

不得真道者,为人执著种种引教之术也。妄心者,为取小法,施为政事,常存於妄想之心也。真道者,通变无方,应用不离,至神至圣,其理自然,非为执见,不以妄心,是名清静,断除邪见也。颂曰:大道非空远,都缘翳膜遮。离微翻圣智,逐物返妖邪。心静俱无碍,神清岂有差。一轮炎日莹,照破洞云霞。

既有妄心,即惊其神。

既惊其神者,既有妄心,眼见心移,神不居妙。经云: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既观其徼,即惊其神也。颂曰:不悟本元神,何言身外身。妄缘生嫉妬,逐念起贪嗔。永失玄元道,常迷太古真。虽然明日月,满眼是红尘。

既惊其神,即著万物。

不居其妙所,观其物迷沉颠倒,滞於边徼矣。颂曰:生死因矜泰,轮回为有情。妄缘心失理,系物道难成。离欲观空莹,归真眼界明。周行无障碍,心上坦然平。

既著万物,即生贪求。

万法不明,万物所拘,系物生情,贪爱无休歇也。颂曰:即物转贪求,迷情甚日休。利名心未罢,财色意中收。念念依他起,熙熙不自由。一生虚过了,争觉悟清眸。

既生贪求,即是烦恼。

贪求不止,烦恼忧苦,返归殃咎矣。颂曰:贪爱六根深,情迷入罪林。忧愁宜早拨,烦恼莫交侵。清净修身命,无为炼本心。定睛观昊景,物外见清音。

烦恼妄想,忧苦身心,

身受有为,劳而无功,身苦心恼,性乱神散矣。颂曰:贪心驰劣马,纵意任猿猴。妄想生颠倒,忧煎苦用求。神昏著物相,性昧逐沦流。背觉灵明体,迷沉万劫休。

便遭浊辱,

身心忧苦,混浊於耻辱,禀於错乱之人也。颂曰:邪淫身受触,浊滥昧心情。睃目扶清粹,舒眉转碧睛。张罗天地秀,豁落太渊清。混合乾坤象,阳精万派明。

流浪生死,

心滞於物,返正归邪,生死流浪。颂曰:生死何时了,轮回甚日休。但依清静理,好把自心休。遇夜开星月,终朝抱日头。满空昕宝鉴,遍照大神洲。

常沉苦海,

悟者为觉海,迷者为苦海。常沉者,迷昧真源,常沉苦海矣。颂曰:心欲情无底,身如破漏舟。水深难出离,岸阔怎生收?生死随波浪,轮回逐境流。迷沉归苦海,性命一齐休。

永失真道。

不达至理,乱取施为,多能已胜,驰聘落空之法,永失真道矣。颂曰:不论真常道,刚寻有所为。性迷终不定,心乱转生疑。上善如清水,灵源似渺弥。金泉高泛涨。溢满照天池。

真常之道,

真常者,日用而虚化,故言常道矣。颂曰:神用至真常,明知道德乡。玉炉收白雪,金鼎聚红霜。地裂明心印,天开睒性光。灵童归海藏,独卧水晶堂。

悟者自得。

自得者,不修而修,不为而为。悟者目隐玄机,明开妙道,通现真空矣。颂曰:敛意转睛瞳,自然见法身。运天明日月,叩道照乾坤。奣耀龙珠灿,煌辉琥珀殷。玉婴眠宝殿,莹净绝红尘。

得悟道者,

得悟者,为明开道眼,了达无为也。颂曰:知玄通古道,得悟了真常。郁秀缭空野,氤氲满太苍。日魂光雪莹,月魄照银霜。放出神光灿,圆明入故乡。

常清静矣。

天清垂象,地静安宁。人能清静,神契大道,守一居常矣。颂曰:意静觉心清,风临对月明。满天珠露降,大地水银平。玉户明金子,金门现玉婴。撞开天斗柄,走上太阳星。

仙人葛玄曰:吾得真道,曾诵此经万遍。此经是天人所习,不传下士。吾昔受之於东华帝君,东华帝君受之於金阙帝君,金阙帝君受之於西王母,西王母皆口口相传,不记文字。吾今於世书而录之。上士悟之,升为天官;中士悟之,南宫列仙;下士得之,在世长年,游行三界,升入金门。

左玄真人曰:学道之士持诵此经者,即得十天善神拥护其人,然后玉符保神,金液炼形,形神俱妙,与道合真。

正一真人曰:人家有此经,悟解之者,灾障不干,众圣护门,神升上界,朝拜高尊,功满德就,相感帝君。诵持不退,身腾紫云。

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