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华道藏 > 四辅真经 > 道德真经 > 玄经原旨发挥(杜道坚)

玄经原旨发挥(杜道坚)

经名:玄经原旨发挥。元杜道坚撰。二卷。是书以《皇极疏《老子》,凡十二章。前有作者自序。复有其弟子任士林序。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玉诀类。

玄经原旨发挥序

老子自孔子称曰犹龙,庄周尊曰玄圣,历代尊行其教,上尊号者至矣。窃观由商历周,九百余年,三度散关,四掌史职,著《道德玄经》二篇,橐籥天地玄同有无,实一天人之书。道坚尝著《玄经原旨》,亦既脱稿,思昔观复谢高士所编实录年谱,纪载颇详,然引用年代尚多异同,久怀考正,未能也。今采摭《皇极》元会运世,参订经旨,辑为十有二章,非敢有作,吾犹及史之阙文也。夫孔子本鲁史,作《春秋》,始周平王。邵氏本《连山》,著《皇极经世书》,自尧始。愚之本《玄经》著《原旨》,复征古史为发挥,故不得不自先天始也。此书之旨,不惟有极以来,已然之世代可征,而无极以前,未然之朕兆庸有可推。后之有志古始者,当有考云。

大德十年中和后二日教门后学当涂杜道坚谨序。

玄经原旨发挥卷上

教门后学当涂杜道坚着

老圣著《玄经》,以道德名者,尊皇道,尚帝德也。言道德则王伯功力在焉。尝观康节以老子阐《皇极》,故愚以《皇极》疏老子,同一道也。天下惟道理最大。老子言道而不言理,理其在乎。天地古今,君臣民物之间,各具理气象数,莫不由斯道也。《皇极经世》所以系皇帝王伯道德功力,亦不出理气象数之四端。老子曰:域中有四大,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愚著《原旨发挥》十有二章,前六章迷皇帝王伯道德功力之叔。后六章迷老子降生,授经西游之略。又岂能外理气象数而有言耶,皆所以明大道也。言先天理:也,言元始气也,开物非象乎,数其在矣。象数具而人道兴焉。其始太上,其次三五,其次王伯。喻以岁,则太上春也,三五夏也,王伯秋也,冬则闭物之后开物之前乎。喻以日,则旦而昼,昼而暮。喻以身,则幼而壮,壮而老也。惟其会运有不同,故其世代有修短。观者当自考之。

先天章一

先天,先天而天者也。其虚无自然无极之道乎。老子曰:无名天地之始,曰道生一,一生二,是皆形容先天之道,可以意会而不可以言象求也。《易》曰:易有太极,是生两仪。易,太易也,道也,无极也。易有太极,道生一也。一生二,太极生两仪也。周子则曰:太极,本无极也。《文言》曰: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

右先天之道。论议不一,有先则必有后,有先后则必有中。见诸典籍,大子腥,以太极为中者,则极前为先天,极后为后天,此以道言也。以伏羲之画为先天,文王之重为后天者,此以卦言也。以一元中,分前六会为先天,后六会为复天,此以世言也。凡天下事事物物,莫不各有一先天之道。言先天则后天在焉。以吾身而言,有一情未动之先,有有生未生之先。以天地而言,则有天地未分之先,同一先天也。先天者,其道乎,其存而不论者乎。

元始章二

元始,一元之始也。老子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曰: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曰:能知古始,是谓道纪。《易》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乾元者,始而亨者也。列子曰:天地之先,无物。无物,天地安从生。曰:有太易,有太初,有太始,有太素。天地之先,有五太。列子言其四而不言太极,其曰气形质具,万物浑沦,而未相离。言浑沦,则太极在焉。必有神帝者主乎其间。《易》所谓神也者,妙万物而为言,故主宰之谓帝,是曰元始。国家严事祈天求命,必斋戒以将之,盖有所祖也。尧曰: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故世之言天者,必假历数以明之。诸家载籍不同,惟邵子《皇极经世》可法焉。其原推本易老之言,参之《尧典》,钦若昊天,历象曰月星辰,验诸皇帝王伯道德功力,而成其书。经以元会运世,讳以日月星辰,一元十二会,一会三十运,一运十二世,一世三十年,一年十二月,一月三十日,一日十二时,一时三十分,一分十二杪。《易》与天地准,《皇极》又准於《易》,《易》虽不言历数,而曰极其数,遂定天下之象者,历数在矣。《皇极》之用十二、三十者,其法以元准岁,会准月,运准日,世准时也。一世三十年,一运十二世,三百六十年。一会三十运,一万八百年。一元十二会,一十二万九千六百年。而天地万物,一元之数终焉。元而上,杪而下,存而不论矣。其要以会准月者十二,会应十二辰也。天地之气,始於子,终於亥,其始一会应於子,二会应於丑,顺而十二会则终於亥矣。终则有始,一元而一元,此道之所以始乎。无始终乎无终,知此则可与造物者游,而始得乎环中。

元经会之一,始於太易。

太易日甲一月子一星甲一辰子一太易,未见气也。太易初年之岁、月、日、时,俱起甲子。历五千四百年而有太初。

太初日甲一月子一星己十六辰子一百八十一太初,元气始萌也。又如其年,合一万八百年是为一会。大则当一岁之子月,小则当一日之子时,先天无极,元始祖气,至此而静极者动,一阳生焉。康节有云:冬至子之半,天心无改移,一阳初动处,万物未生时。盖此谓也。

元经会之二,有太始。

太始日甲一月丑二星甲三十一辰子三百六十一太始,气形始端也。五千四百年,而有太素。

太素日甲一月丑二星己四十六辰子五百四十一太素,形变有质也。又如其年,合二万一千六百年为二会,应一岁之丑月,一日之丑时,惚恍之物象,窈冥之真精者,玄同妙合,二阳生矣。

元经会之三,有太极。

太极日甲一月寅三星甲六十一辰子七百二十一太极,万物混沦而未相离也。所谓存於挥沌未判之先,达於气质,成象之表,充塞天地,贯通古今,大造不能外者也。五千四百年,浑沦肇判,阴阳开辟,应一岁之寅月,朔后之半月,一日之寅时,寅初之四刻者,乾坤成象,以清以宁,三阳泰而万物动萌矣。

右一元之始,历五太,凡二会,有半积,二万七千年。邵子称日甲月子於元之始。愚於五太称年者,以其有理气象数,具於未然之中也。殆亦画前之易欤。老子曰:天下万物生於有,有生於无。《皇极》数起于天地未开辟,二会半之先。数终于天地已闭物,一会半之后。亥子丑三会,犹岁之冬日之夜。谓有物邪,则天地玄冥,万物伏藏。谓无物邪,则窈冥恍惚,万物未尝不在。故曰:先天地而始,后天地而终,终则又变而通矣。故迷十二会而於元之下,俱称日甲不一而二,二而三,充此以往,巧历不能知康节著书,其元不得不自田甲始,又安知不已有由甲至癸之元乎。愚尝曰:今日天地,昨日天地也。明日天地,今田天地也。知此则康节之书可推矣。

开物章三

开物,天地开辟也。言天地万物,咸自此出。《易》曰: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老子曰: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盖天地万物,具开物之先,太极剖而形之,成之之质着矣。其为道也,在天曰灵,在地曰宝,合天地而言,夫是之谓灵宝。

开物日甲一月寅三星己七十六辰子九百一开物之初,当甲子元,丙寅会,已卯运,甲子世,甲子年。方是时也,天地定位,玄黄凝合,而玄元始之气具,三气混而浑沌氏者出。按《历书》云:浑沌氏,一曰盘古氏。天地浑沦,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一日九变,神於天,圣於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百岁,天极高,地极厚,盘古极长。方盘古之半,当元经会之四。

元经会之四

盘古氏日甲一月卯四星甲九一辰子一千八十一老子曰:神得一以灵,其盘古氏为之初乎。以皇极推之,万八百岁是为一会之数。氤氲化醇,具太极之全体,有圣人之神,而未尝形焉者也。其生也神灵,极天之高,极地之厚,宰御形气,胚辉万有。其死也头为五岳,目为日月,脂膏为江海,毛发为草木。然则盘古万物之祖也。噫,盘古之说,固近於迂。愚尝读《易》,至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一俛仰之间,盘古未尝不在,大矣哉。庖牺氏之画卦也。乾为天,为首,南方之卦也。坤为地,为腹,北方之卦也。天地定位矣。艮为山,为鼻,见《麻衣易传》西北之卦也。兑为泽,为口,东南之卦也。山泽通气矣。震为雷,为足,东北之卦也。巽为风,为手,见《麻衣传》西南之卦也。雷风相薄矣。坎为水,为耳,西方之卦也。离为火,为目,东方之卦也。水火不相射矣。合八卦之象,而万物悉备於我,此人所以为万物灵也。盘古岂远吾哉。即开物一万八百年,合元始三会有半,计三万七千八百年,盘古氏没,初天皇氏出。

右盘古分形化,生万有。老子曰: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易》曰: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动静有常,刚柔断矣。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于以见民同胞,物同与,莫不自盘古一气中来。盘古当元经会三之下,四之上。以一日喻之,当寅卯方交之时,曙色未分。若天皇氏之世,则当卯正之四刻,大明束生,万物并作,人道兴焉。逮浑沌凿而盘古死,所谓阴阳之良能,道得之而为泰一,天得之而为天一,帝得之而为帝一,日月星辰之所以着,水火土石走飞草木之所以形,雨风露雷暑寒昼夜之所以晦明变化,森列昭布,神而明之。按《道典》有称龙汉赤明上皇之年,当是开物肇始,上天之号大,有金书曰:化生。天宝君,灵宝君,神宝君者,此皆自然而然,非假胎孕,所谓上天之载,无声无臭者也。故曰:不可思议。或谓盘古肇天地,祖万物,岂天地万物由盘古而分乎。曰:不然。天地万物,当盘古之先,已有无象之象,具于浑然之中。盘古出而天地万物形矣。是故即吾身而喻,梦觉死生日一暮,今古一也。以是而观,则可以齐万物,一死生,天地无穷,物无穷,而吾亦一无穷也。

太上章四

太上,太古上古也。太上无名,其次有名,其次名名。老子曰: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之,誉之。其次畏之,侮之。《传》曰: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粤自初天皇,施及王伯,无为有为,揖逊征伐,兴亡理乱,见於亲誉畏侮之辞尽矣。无乃道愈降,而德愈衰乎。

按诸《象》《讳》《历书》云:三皇九纪,是为九皇。犹三代以来,曰世,曰代。一曰五龙纪,二曰合雄纪,三曰叔命纪,四曰连通纪,五曰五姓纪,六曰修蜚纪,七曰因提纪,八曰禅通纪,九曰流讫纪。又按《河图》代姓纪自合雄始者七,而五龙流讫不与焉。谓太古生民之始,男女媾精,以女生为姓始。三头谓之合雄纪,生号三世。合雄氏没,子孙相传,记其寿命,是谓叔命纪。通纪四姓,生子二世,男女众多,群居连通,是谓连通纪。生子一世,通纪五姓,是谓五姓纪。天下群居,以类相亲,男女众多,分为九头,各有居方,故号居方氏。生子三十二世,强弱相凌,欲生吞害,中有神人,提挺而治,故号提挺氏。生子三十五世,通纪七十二姓,故号通姓氏。诸家纪说,颇有异同。然无传人,无传政。非无传人传政也,典籍未生,独何传乎。故以今遡古,有不可以意求,以古沿今,有不可以不纪。姑两存之。若夫天之星斗文章,鬼神之雷霆号令,有不待人文之出而后明。然柴然赫然乎。仰观俯察之问,而则象之治,盖本乎此。

初三皇氏

五龙纪一,五龙,五姓也。《玉皇通一历》作勾龙纪。

初天皇氏日甲一月卯四星己一百六辰子一千二百六十一天皇十二头。头目十二人见皇甫谧《三五历》。元气肇始,有神人号天皇氏,为物初生民之主。立极定位,而神化无穷焉。徐整《三五历纪》。物初生民,与动物同出一气,分形未清,故有蛇身人首者,有人身牛首者,如天之二十八宿,地之十二宫神,皆以禽兽之名而名。盖禽兽与人同禀天星地灵而生,故称人曰保灵焉。则知天皇氏之民,无思无为,若婴儿之未孩。餐元饮和,抱道自然。老子曰:含德之厚,比於赤子,毒虫不螫,猛兽不□,攫鸟不搏。是时人寿千余岁,子孙相承,历十五运,合五千四百年。初天皇氏没,初地皇氏作。当元经会之五。

元经会之五

合雄纪二,合雄,三姓,《春秋纬》作合锥纪,《初置天地经》作含雄纪,《通鉴外纪》作摄提纪。

初地皇氏日甲一月辰五星甲一百二十一辰子一千四百四十一地皇氏十一头。十一人也。继初天皇氏而王,德合自然,功赞天地,定星辰,分昼夜,调阴阳,制寒暑,四时顺序,人民毓,万木折,万草萌,鳞介羽毛飞潜动植,各正生成。则知地皇氏之民,若婴儿之既孩,餐霞茹芝,无饥饱劳役。老子曰: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是时人上寿犹千岁,子孙相承,历半会五千四百年。初地皇氏没,初人皇氏作。

叔命纪三,叔命,四姓。《天地经》作厚令纪,《通一历》作玄命纪,《外纪》作合雒纪。

初人皇氏日甲一月辰五星己一百三十六辰子一千六百二十一人皇九头九人也。当是时也,生类日众如孩已童。天性既凿,人欲渐萌,披木叶,藉草莱,食果饮水,长幼草居,无爪牙之利,以御猛兽。无官民之分,以制刚蔬。强食弱肉,民不堪处。即山川土地之势财度九州,九头各居其一,而为之长。人皇居中,以制八辅,谓之九头纪。老子曰: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子孙相承,历五千四百年。初人皇氏没,中天皇氏出,当元经会之六。

按初天皇氏继盘古以长天下,合初地皇氏,初人皇氏,共治一会有半,凡一万六千四百年。通前五会,积五万四千年。天初三皇,世代宜有短长,不应俱得五千四百年之整。然以皇极推之,虽日有盈缩,而月之日不出三十。月有小大,而岁之月不出十二。岁月日时小年也。元会运世大年也。则知物初生民,元气浑然,无营无欲,相忘冥芒之中,世寿绵邈,物无害者。故老子曰: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愚尝叹曰:后世有三皇之土宇,而三皇无后世之人民。为之长者,能使是民为三皇之民,以广处三皇之地,则老子作书本旨,不为徒言矣。

中三皇氏

元经会之六

连通纪四,连通,六姓。一作连遥纪。

中天皇氏日甲一月巳六星甲一百五十一辰子一千八百一中天皇号泰皇氏,继初人皇氏而王,入六会之初。当时之民,如童初冠生,实不足以济饥馁,取动物之可食者而饱其腹,恬淡自安,他无营争,虽有君长之,而民安其故。伯阳父曰:泰古二皇,得道之君立乎。中央神与化行,以抚四方。是故能天运地滞,而轮转无废。水流不止,而与万物相终始。世代相承,历五千四百年。中天皇氏没,中地皇氏出。

五姓纪五,《河图》云通纪五姓。

中地皇氏日甲一月巳六星己一百六六辰子一千九百八十一中地皇号有巢氏,继泰皇氏而王。当是时也,山无蹊隧,泽无舟梁,万物群生,连属其乡,禽兽成群,草木遂长,人民野处,不胜虎狼蛇豕之毒。有巢氏教民构木为巢,以避旱害。冬则处穴,夏则居巢,寒暑有备,禽虫不伤。然后民安其所。天下九头,咸归而尊事之。子孙相承,历五运凡一千八百年。中地皇氏没,中人皇氏出。

修蜚纪六,修辈,九姓。《河图》作居方氏,《外纪》作循蜚纪。

中人皇氏日甲一月巳六星甲一百七十一辰子二千四十一中人皇号燧人氏,继有巢氏而王。人民巢居穴处,饮血茹毛,伤害腹胃,渐致夭丧。有燧人氏始教民钻木取火,炮生为熟,避腥去臭,养人利性,遂天之道,故号燧人氏。天下之民饱其熟味,含哺鼓腹,其行填填,其视颠颠,阴阳和顺,鬼神不扰,四时得节,万物不伤,覃生不夭。老子曰:以道莅天下者,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世代相承,历一千三百一十年,而后天皇氏作。

按中三皇之世,民俗真淳,凡为君人之长,不有制作大功,民无称焉。故有巢氏以构巢得号,燧人氏以钻火得号,即其功德而民称之。厥后子孙因以命氏。故伏羲之诸侯,犹有有巢氏者存,而后又为相代之君,一号大巢氏,非一有巢可知矣。

三五章五

三五,后三皇逮五帝也。老子曰: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为之而有以为。《传》曰:太上立德,其上德之谓乎。上德次道,故曰:太上立德。是兼三五而言也。庄子曰:古之人在混芒之中,与一世而澹漠焉。此之谓至一,当是时也。莫之为而常自然。逮德下衰,及燧人、伏羲始为天下。是故顺而不一德。又下衰及神农、黄帝,始为天下。是故安而不顺德。又下衰及唐、虞,始为天下。兴治化之流,浇淳散朴,古道变矣。庄子当时,必得尚窥古史,故序旱后世次,颇同诸说。中三皇共八千五百一十年,通前合六万二千五百一十年。而后天皇伏羲氏作。

后三皇氏

因提纪七,《河图》作提挺氏。

后天皇氏日甲一月巳六星丁一百七十四辰未二千八十四后天皇,号伏羲氏,风姓·。岁起摄提,始甲寅,以木德王,都太昊之墟。教民伏牺,因以为号。冶金成器,示民炮食,一号庖牺。仰观俯察,近取远求,画八卦,造书契,作甲历,结绳而为网罟,以畋以渔,而圣职教化之道兴。当时人民群处,纲常未立。伏羲德合上下,法两仪,以正君臣父子夫妇之义,於是人伦乃正。继天而王,为百王先,尊之曰天皇。太昊在位一百一十六年,传女娲至无怀,通十五代,历一千三百单七年,而后地皇神农氏作。

按共工氏,伏羲之诸侯也。其后祝融氏生。神农是谓炎帝。后至尧时,复有共工云者。盖子孙相仍,为官为氏尔。

禅通纪八,禅通,七十二姓,《河图》作通姓纪。

后地皇氏日甲一月巳六星辛百七十八辰卯二千一百二十八后地皇,号神农氏,姜姓,起辛丑,以火德王,都鲁。当时人民啖茹生疾,阴阳相寇。神农尝百草,制百药以疗之。教民耒耜之利,以播种百谷。民乃粒食。日中为市,有无相通,使民宜之。诸侯夙沙氏叛不用命,箕文谏而杀之。神农修德,夙沙之民,自攻其君而归,其地南通交趾,北接幽都,西距三危,东连旸谷。在位一百四十年,传临魁至榆冈八世,历五百二十六年,而后人皇氏作。

流讫纪,一作疏仡纪。小司马《三皇纪》云:流讫纪当黄帝时,置九纪之间。

后人皇氏日甲一月巳六星壬百七十九辰申二千百四十五后人皇号轩辕氏,公孙姓,长於姬水,改姬姓。起庚子,以土德王,都轩辕之丘,因号焉。承榆冈之衰,蚩尤不用命,战于涿鹿,戮于中冀。於是以云纪官举风后,力牧太山,稽常先大鸿,得六相,而天地治,神明至。次而太常奢龙祝融,大封后土,仓颉之伦,职之以事,始作宫室,舟车,臼杵,弧矢,棺椁,铸锺鼎,服牛乘马,以利天下。命仓颉制字,而衣冠文物礼乐法度兴焉。遂使羲和占日,常仪占月,车区占星气,大挠作甲子,一云伏羲命大挠作甲历岂世袭其官云。伶伦造律吕,隶首作算数,容成总斯六术,成阴阳律历之书。昼野分州,经土设井,人民不争,百官无私,市不预贾,相让以财,四夷宾贡,诸侯成归,是为黄帝。闻广成子居空同之山,往拜问道。在位一百年,跨鼎湖,登云天而仙。黄帝之子二十五,宗得姓者十四人,别为十二姓,姬、酉、祁、己、滕、箴、任、荀、僖、估、环、依。正妃嫘祖,生二子:曰玄嚣,是为青阳,曰昌意,是为若水侯。

按《史》《历》诸书称皇者九,以九纪考之,则初中后各为三皇也。天职生覆,地职形载,圣职教化,故圣人为生民立极,为天下后世开物成务而已。曾何有心於名号哉。伏羲氏传女娲氏、大庭氏、栢黄氏、中央氏、栗陆氏、骊连氏、赫胥氏、尊卢氏、混沌氏、嗥英氏、有巢氏、朱襄氏、葛天氏、阴康氏、无怀氏,通十有五氏。验之伏羲册辞,大庭、无怀一十氏,皆伏羲分治之臣,岂一人之身,前为伏羲之臣,而后为相代之君乎。当是各氏子孙相承耳。如女娲氏为伏羲后,有补天之功,伏羲在位百有余年而没,乃又曰女娲相继为君,在位一百一十三年,意必相继为君者,女娲氏之后乎。若无怀氏亦然。神农氏传帝临魁、帝承、帝明、帝直、帝厘、帝哀、帝榆冈八世,以即位甲子配合计之,轩辕氏合伏羲、神农,通治一千九百三十三年,而九纪终焉。又按《汉旧仪》云:祭三皇、五帝、九皇、六十四氏,凡八十一姓,皆古帝王也。故郑司农释《周官》以三皇、五帝、九皇、六十四氏为四类氏,又按《舟壶记》云:皇次四世、蜀山优傀六世、浑敦七世、东库七世、皇覃七世,启统三世、吉夷四世、几渠一世、狶韦四世、大巢二世、遂皇四世、庸成八世,凡六十有八世,是为因提之纪。仓颉一世、相皇二十世、中央四世、大庭五世、栗陆五世、丽连十一世,轩辕三世、赫胥一世、葛天四世、宗卢五世、祝融二世、昊英九世、有巢七世、朱襄三世、阴康二世、无怀六世,凡八十有八世,是为禅通之纪。又有巨灵氏、句疆氏、谯明氏、涿光氏、次民氏,总曰循蜚纪,有号而无世。自是而上,亦惟有九皇氏、地皇氏、天皇氏。又上古乃有盘古氏基之。又按《吕梁碑》载古封禅七十二家,而夷吾所识者十有二。他书所载,古氏号尤多,漫不可考。今摭九纪、九皇之为叔,固不敢失於恍惚,亦不敢堕於脱略。老子曰: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少昊氏日甲一月巳六星癸一百八十辰子二千一百四十九轩辕子,曰青阳,己姓,继黄帝而王。起己卯,辰之子十六年,受命之日凤凰至,遂以鸟纪官,以金德王,都曲阜,号金天氏。顺时迎气,昭配神明,以能修太昊之法,尊为少昊。晚衰,九黎乱德,民神杂揉,不可方物,失民作享,家为巫史,需尝无度,神狎于民,嘉生不降,无物以享,祸灾荐臻。在位八十四年,乃授命于颛顼。子二:曰重、曰蟜极。

颛顼日甲一月巳六星癸一百八十辰卯二士百五十二轩辕孙,昌意子,姬姓。十岁佐少昊,十二而冠,二十而代有位。起壬寅,辰之卯九年,以水德王,都卫,因名帝丘。后徙高阳,号高阳氏。养材以任地,载时以象天,乃命南正重司天,以属神。火正黎司地,以属民。使复旧章,无相侵读。作历以寅为正,是岁正旦立春,五星会营室。其统四广,同神农之地。其法妇人路行,不避男子者拂之。四达之衢,命飞龙效八风之音,作承云之乐,以祭上帝。在位七十八年,子穷蝉。

帝喾日甲一月巳六星癸一百八十辰巳二千一百五十四少昊孙,蟜极子。年十五,

佐颛顼治,十有五年,代有天下。起己未,辰之巳二十六年以木德王,都亳,号高辛氏。命黑咸为声歌九招、九列、六英,倕作鼙鼓锺磬,吹笭管埙箎,令凤鸟天翟舞之,以康帝德顺天恤民,身修而天下服。子四:曰弃、曰梁、曰挚、曰尧。少昊之前,天下之号象其德,百官之号象其征。颛顼以来,天下之号因其地,百官之号因其事。誉,极也,能穷极道德序三辰以固民,故号帝喾。在位四十六年,帝挚代位,起己未,荒淫无度,不修善政,在位九年而废,通五十五年。

帝尧日甲一月巳六星癸一百八十辰未二千一百五十六帝喾子,伊祁姓,名放勋,初封唐侯,年十六,帝挚废,众推唐侯陆天子位。起甲辰,辰之未十一年以火德王,都平阳,号唐氏。乘挚衰废之余,民食惟艰,乃修德尚俭,土谐三尺,茅茨不剪,采椽不斲,宫垣不垩,洼樽抔饮,示民素朴。一民饥,则曰我饥之也。一民寒,则曰我寒之也。一民有罪,则曰我陷之也。百姓戴之如日月,亲之如父母。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闰月。定四时,成岁。岁曰载,建寅月为正。分命羲仲、羲叔、和仲、和叔牧四岳,允厘百工,庶绩咸熙。然数当六会之末,水不润下,当尧六十一载甲辰,洪水方割,命鲧治水九载,绩用弗成。咨四岳曰:朕在位七十载,将巽位。岳曰:有鳏在下。曰:虞舜。遂厘降二女嫔于虞,征试三载,曰: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乃让位于舜。尧在位七十载,舜癸丑征庸,历试三载,一在七十载之中丙辰受命,于文祖居摄二十有八载。癸未,尧乃殂落,寿一百一十六岁。

帝舜日甲一月巳六星癸一百八十辰戌二千一百五十九颛顼之子穷蝉五代孙,生于姚墟,姚姓,名重华。起癸未,以土德王。初在隐微,曰虞氏,陶于河滨,耕于历山,渔于伪汭。尧降二女以妻之,历试诸难,三载考绩,乃命以位。在璇玑玉衡,以齐七政,肆类于上帝,天也禋于六宗,四时寒暑日月星辰水旱也望于山川,遥祭也徧于群神,祀典不载皆徧及之辑五瑞,觐四岳群牧,班瑞,于旱后。巡四岳,肇十有二州,封十有二山,去四凶,咨四岳,咨十有二牧。伯禹作司空,平水土,稷播时百谷,契作司徒,皋陶作士,垂共工,共谨百工之名也益作虞,掌草木鸟兽伯夷典三礼,祀天神祭地祇享人鬼序祭祀崇之礼也夔典乐,教冑子,龙作纳言。通上下之言以止谗说殄行禹、垂、益、伯夷、夔、龙六人,新命有职。四岳十二牧,凡二十有二人。舜将让位,曰:来禹,天之历数在汝躬,汝终陟元后。舜生三十征,庸三十,试三载,亦在征庸摄政二十有八载,居丧三年。丙戌,格于文祖迁蒲坂,在位三十有三载。丁已,命禹摄政十有七载,陟方乃死。除征庸以在位合禹摄共五十载寿一百一十岁。

右少昊至舜,凡六帝。挚废,附高辛,后不在五帝列。通三百五十年。自太易初元以来,积六万四千七百九十三年。禹丁巳受命,又七年,而前六会终焉。老子曰: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言皇道不足,降而为帝德。帝德不足,降而为王之仁义也。尧、舜、禹授受当天地交会,一元中分。先儒谓经世书以皇与帝,为先天六会。王与伯,为后天六会。然则数终六会,洪水降灾,使非有如尧、舜、禹者出,则民其鱼鳌矣。故天下誉之。愚尝谓少昊,颛顼、帝喾、帝挚、帝尧是为五帝,禹首三王,舜则居尧之下,禹之上。太史氏以帝挚罔道,舜有大德,故黜挚而升舜,可不监哉。及观《皇极经世图》,於元之初起,日甲一,月子一,星甲一,辰子一,其后以元经会,以会经运,以运经世,递递相仍,加积一数至六会。当经月之巳六,经星之癸一百八十,经辰之子二千一百四十九,而始布甲子。十六年己卯,而少昊受命,历颛顼、高辛,逮经辰之未二千一百五十六,当甲午世。又十一年甲辰,而尧受命。自此以往,方()书甲子以纪年纪事,岂大挠之作

始此欤。

王伯章六

三王夏、商、周也。五伯齐、楚、秦、晋、宋也。禹八年甲子,一元中分,起七会之初,后尧、舜而先汤、武,功亦大矣。老子曰: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仍之。又曰: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传曰:其次立功,其次立言。如禹之治水,行其无事,功及万世,非立功乎。其后降而为伯,又降而礼乐。征伐自大夫出,则其失仁失义,而礼之薄可见矣。故孟子亦曰:尧、舜性之,汤、武身之,五霸假之也。邵氏曰:白七会入阴长之期,而无阳升之会,虽然阴阳迭运,消长有时,而道德功力,独不可以迭见乎。

夏禹日甲一月巳六星癸一百八十辰亥二千一百六十似姓,名文命,颛顼孙鲧之子也。丙辰,舜荐禹于天命之位。丁巳,居摄七年之后,当元经会之七。

元经会之七

禹八年,日甲一月午七星甲一百八十一辰子二千一百六十一居摄十七年,癸酉,舜陟方乃死,禹正王位。以金德王,建寅为正,都平阳。禹初袭父崇伯之爵,故称伯禹。作司空,平水土。《书》曰:禹乘四载,水乘舟,陆乘车,泥乘楯,山乘檋随山刊木,央九川距四海,浚畎浍距川,任土作贡,娶于涂山,生子启。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惟荒度土功,弼成五服,至于五千,每州五百里,五服二千五百里,东西相距五千里,南北如之州十有二师,甸侯缓方三千里,是九州之内也,每州立十二人为诸侯师外薄四海,要荒各一千里,实九州之外也,薄迫四海咸建五长,每服服皆五人为长各迪有功,修六府,则三壤成,赋中邦。禹受命之初,惟时有苗弗率,乃会群后誓于师曰:

济济有众,咸听朕命,蠢兹有苗,昏迷不恭,侮慢自贤,反道败德,君子在野,小人在位,民弃不保,天降之咎,肆于以尔众士,奉辞罚罪。尔尚一乃心力,其克有勋。三旬苗民逆命。益赞于禹班师振旅。舞干羽而苗民格。老子曰: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如禹之用兵者,可谓王者之师也。然不有禹誓於前,则亦何有汤誓泰誓於后。岂始作俑者其无后乎。此又可为先人者之戒。禹任皋陶、伯益,以赞其治,兴六师以征不庭,四极莫敢不服。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声教讫于四海。居摄十七年,践位十年,通二十七年。癸未,东巡至会稽崩,寿一百岁。传子启。夏一十七王,合四百五十八年,桀放而夏亡。

商汤日甲一月午七星乙一百八十二辰卯二千一百七十六子姓,名履,字天乙,禹司徒契十四代孙。为诸侯十有七年,放桀,践王位。起乙未,入辰之卯二年以水德王,建丑为正,都亳,是谓成汤。自契至於成汤八迁,汤始居亳。得伊尹于莘野,以葛伯不祀,汤征诸侯自葛始。桀昏德,民坠涂炭。汤荐伊尹于夏,五就桀而不能用,一既丑有夏,复归于亳。汤乏职贡,桀兴问罪之师,九夷师不至。伊尹曰:可矣。於是相汤伐桀,誓于众,战于鸣条,放桀南巢,而天下归汤。汤有惭德,故《盘铭》曰:德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在位一十三年,寿一百岁。迨盘庚二十一年庚申,老子乘日精降亳,托孕於尹氏之玄妙玉女。武丁二十四年庚辰二月十五日,生于李下。因指李为姓。帝辛纣淫湎暴虐,比干以谏死,微子囚,箕子奴,逢蒙诛。西伯戡黎,祖伊恐,作戡黎。纣乃曰:我生不有命在天,昏弗听谏。周武王伐之,兵败走鹿台,衣其宝玉,赴火而死。老子曰: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之、誉之,其次畏之、侮之。噫,桀固不道矣,成汤放之。纣固不道矣,武王伐之。可不谓畏之者乎。商三十王,六百四十四年,商亡归周。

周武王日甲一月午七星丁一百八十四辰子二千一百九十七姬姓,名发,尧农师后稷弃之后,文王昌之子也。昌事纣,与九侯、鄂侯同为三公。昌被潜囚羑里七年,后献地得赐弓矢斧钺,因公季得专征伐为西伯。纣二十四年,文王没。又九年,武王以太公望为师,周公旦为辅,革殷受命,还丰践天子位。南面朝诸侯,大诰天下,起己卯,辰之子十六年以木德王,月建子为正。乃反商政,释箕子囚,封比干墓,式商容闻,散鹿台之财,发巨桥之粟,太责四海,万姓悦服。列爵惟五,分土惟三,建官惟贤,位事惟能,重民五教,惟食丧祭,敦信明义,崇德报功,垂拱而天下治。窃尝叹曰:唐有四凶,诛四凶者舜。虞有三苗,征三苗者禹。夏之汤征自葛,商之西伯戡黎,凡古之得天下者,揖逊征伐,鲜不先有其势,天乎;人乎,势使之然乎。武王在位六年,寿九十三岁。后一百二十一年,昭王南巡不返。又一百七年,夷王下堂见诸侯。又五十三年,厉王奔彘,周、召二伯行政一十四年,号共和。厉王死于彘。二伯立太子静为宣王。仲山甫、尹吉甫、方叔通周、召为五伯,辅宣王,大修文武之功。又五十七年,幽王为申侯所杀,而平王东迁于洛邑,号曰东周。锡晋文侯、秦襄公命。又六十四年,桓王以蔡、卫、陈之师伐郑,郑为左右拒,射王中肩。又四十年,惠王锡齐桓公命为伯。又三十年,襄王废狄后,狄师攻周,王出奔郑。郑居王于泛,叔带代立。明年,王告急于晋,晋文公纳王于周,而诛叔带。使王子虎赐晋文公土地而称伯。至此,齐、晋、秦、楚、宋五伯日益强盛而王室寖衰。又三十一年,楚王伐陆浑,观兵于周,遣使问鼎,而侮之之风至此甚矣。又五十五年,灵王庚戌,孔子生。又七十八年,孝王崩,孝与考诸本互差太子午嗣位,是谓威烈王。河南惠公封其少子巩称东周君,一云孝王复号西周,封其弟桓公于河南,七年东周立,周分为二又五十八年,显王甲寅,赵、韩分周为二。七年辛酉东周杰立又三十一年,乙酉,孟轲为魏卿。又二十九年,赧王甲寅,东、西二周君相攻。又五十一年,赧王乙巳,会齐、韩、赵、魏兵攻秦,不利,西奔秦,尽献其邑,还周而卒。周三十六王,八百六十七年。而西周灭又六年,东周惠君会诸侯攻秦,不利,没于秦,尽入其地。

右三王,通一千九百六十九年。而桓、文伯於一千五百余年之后。以三代考之,则汤、武已由伯而王,是不待桓、文出而后伯也。况夏伯昆吾、商伯大彭、豕韦亦已见於二代。襄王后去昆吾、大彭、豕韦,入秦宋楚为周五伯也。前六会六万四千八百年,除开物前及盘古,通四会四万三千二百年。初天皇氏出,人极始立,由初天皇至大禹七年,通二会凡二万一千六百年之间。少昊而下称帝者五,通十有一世又三分世之二,则是称皇者二万一千二百五十年,称帝者才及三百五十年,何帝运之促而皇运之长耶,非也。神农已称炎帝,其后帝临魁八世,俱以帝称。轩辕亦称帝。考此则是后三皇而下,称皇称帝,互见迭出,已参错于一千九百三十三年之中矣。三王自夏丁巳始,几一千四百五十四年,至平王东迁,政由方伯,然则五伯之兴,孽于昭王,渐于夷王,形于平王,成于厘、惠之世,而周拱虚器矣。迹此而论,岂非皇有可亲,帝有可誉,王有可畏,伯有可侮乎。按皇帝王伯者四,而禹即位之八年,当一元中分之时,上而曰皇曰帝,下曰王曰伯。以后六会言之,开物前四会有半王伯中分而王二会有奇,凡二万四百三十五年。三王才及一千九百六十九年。而伯已参错於其间,其伯岂其伯哉。盖有王之皇、王之帝、王之王、王之伯者存焉。而又有王之皇之皇、王之皇之帝、王之王之伯者存,如春行、夏令、秋行、冬令四时之气,有时而迁,不可以一法言也。

《易》曰:知变化之道者,其知神之所为乎。愚前之所谓理气象数之四端者,有是理则有是气,有是气则有是象,有是象则有是数矣。一元十二会,配一岁十二月。一会三十运,配一月三十日。一运十二世,配一日十二时。一世三十年,配一时三十分。是故一世三十年,得一十二万九千六百时。一运十二世,得一十二万九千六百日。一会三十运,得一十二万九千六百月。一元十二会,得一十二万九千六百年。此其略也,姑述一二,非曰能之,愿学焉。抑谓邵子之为书,其言道德功力,以明皇帝王伯,其义则吾窃取之矣。若夫观物之为言,卦气音律之为占,自有《皇极经世书》在。

玄经原旨发挥卷上竟

玄经原旨发挥卷下

教门后学当涂杜道坚注

降生章七

老子曰: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按《纪》《传》老子大道之祖,气,象帝之先,天也。故曰:先天而生,生而无形。后天而存,存而无体。惟无形体,故无定名。惟无定名,故隐显莫测。殆亦混沌氏之谓乎。其在天也,曰虚皇天尊无极大道君、天皇曜魄宝高上老子天皇大帝九天上皇洞真帝一君、太清天尊太上玄元老君、金阙后圣君、九老仙都君、太上丈人静老天君、真元教主金阙帝君。其降世也,则曰通玄天师、盘古先生、有古大先生、玄中大法师、郁华子、广寿子、大成子、广成子、随应子、赤精子、录图子、务成子、尹寿子、真行子。锡则子老子所谓为万象主,为帝者师,应号不一者乎。至曰玄元皇帝、大道玄元皇帝、太上混元天皇大帝、高上大道金阙玄元天皇大帝、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乃历代册封之号也。所谓隐於太无,形於太初,游於太虚,生天生地,神鬼神帝,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者,其老君之谓乎。愚老子徒也,庸得引而申之。

老子按《本纪》,李姓,名耳,字伯阳,谥曰聃。亳苦县濑亦作厉乡曲仁里尹氏女感日精而孕,降生於商武丁二十四年庚辰二月十有五日。商以丑正为岁首,二月建寅,即今正月上元节也。生而能言,指李为姓,因其皓首,故号老子。诞世祯祥,备载纪传。今亳之太清宫、九龙井、白鹿桧,圣迹犹存。帝辛二十一年丁卯,辟地岐山,周西伯召拜守藏史,武王迁柱下史,成主时仍柱史之职,昭王初,去官归亳。二十六年癸丑,度函谷关,授关令尹喜《道德》二篇於终南山之草楼,遂出大散关,期喜会成都青羊肆,与喜西游。值穆王西狩还周,景慕玄风,上终南修草楼,改号楼观,命幽人尹轨、杜冲、主祠事,称道士者七人焉。老子寻东还,过楼观,授尹轨、杜冲、宋伦《道德紫虚阳光经箓》。幽王召拜太史。三年辛酉,告王三川震,周将亡,遂隐去。平王三十四年癸卯,复出大散关,久之还中夏。敬王拜藏室史十八年。孔子偕南宫敬叔至周问礼。夷烈王二年,过秦,秦献公授馆致礼,问以历数。赧王九年,老子游女几地肺天柱,从是复出散关,涉流沙,西升昆仑。居商一百七十四年,居周八百二十二年,周游天下,辅世匡时,阅世九百九十六年。然则后之人以商、周观老子者,不知有太上之老子。以人间世观老子者,又何知有先天之老子乎。故《经》曰: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曰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其亦夫子自道者欤。若夫秦汉而下,至于唐宋,应身降现,神化无方,众人固不识也。自有《本纪》《实录》在。

授经章八

关尹子姓尹,名喜,仕周昭王为大夫。善天文,预占东南真气状若龙蛇,而西是月融风三扇天理西行,知有圣人度关,乞出为函谷关令。昭王癸丑五月壬午,紫气浮空,有老人驾青牛白畚车,诸子骖乘,徐甲为御,将度关。喜迎拜下风,则老子也。喜曰:大道将隐,强为我著书,遂馆终南草楼,师事之。明年甲寅,授《道德》五千余言,包络天地,玄同造化,君臣民物,罔不赅备。尊道德小仁义,所以尊皇帝小王伯。大抵以明天道,明人道,正君心,正民心。其曰:以正治国,以奇用兵。曰: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凡数章,颇类褒贬五伯之风。学者疑昭王时伯业未着,或指授经为敬王时,殊不知夏商之衰,昆吾、大彭、豕韦已自称伯。观昭王江上不返,固不待齐、楚、秦、晋之出,而伯者之风亦已见矣。此老圣著《道德》所以兼功力而言也。按乾象河鼓三星主天子三军,中星大将军,左星左将军,右星右将军。夏官上大司马王五军,大国三军,已载之《周礼》。及考《穆王内传》,言王西还,上终南,修草楼,则知授经为昭王时明矣。关尹亦自著书九篇,名《关尹子》。

自时其徒晋公孙辛钘,《吴越春秋》钘作研,字计然,学於老子。敬王二年壬午南游,楚平王礼聘问道。既而适越,范蠡师之,授蠡书十二篇,名《文子》,有平王问道章。勾践位以大夫。越伐吴,蠡谏曰:兵,凶器。战,逆德。阴谋逆德,好用凶器,上帝禁之,行将不利。引《文子》语也。勾践不听,败於夫椒,囚石室,赂太宰嚭得归。尝胆图报吴,既沼,计然曰:勾践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安乐。蠡用其策,从五湖游。计然亦佯狂遁,封禺之地,尝登山筹隐。今吴兴计筹山是也。

列御寇居郑圃四十年,人无识者。安王四年,著书八篇,明老子之道。

庄周字子休,号南华子。显王三十年,楚聘为相,不就。隐濠上漆园,著书五十三篇,名《庄子》。今存三十三篇。

若夫庚桑楚、南荣趣、崔瞿、栢矩、士成绮、尹文子之徒,皆当时师事老子,传其道,各有着述,载在典籍。然老子游历商周,亦既久矣。其亲见犹龙,如孔子者,可无若人。自司马迁以老、韩同传,而老氏之门人失纪,遂使孔、老通家之学,后世无传焉。惜哉。

西游章九

老圣晚涉流沙,西升昆仑,还紫微上宫,示有终也。终则有始,如四时之代行。故曰: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曰:功成不居,其名不去。曰: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是故圣人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出处进退,与造物者相为无穷也。昆仑居地之西北,高万余里,广称之。上参碧落,浮黎在焉。故羲皇之艮、文王之乾,俱位西北。天地有昆仑,犹人之有元首。天高西北,天门在焉。绝顶九峰,上应九天,乃上帝游宴群真升陟之所,琼林玉树,琪花瑶草,七宝骞林,天风披拂,琳琅振响,自然宫商盖浑玉境界也。按昆仑山者,天之中岳也。在北海之间,上当天心,形如偃盖,上广下狭,迭为三层,上与天齐,日月黄赤二道交会其上,三光行焉、东曰昆仑,西曰玄圃,北曰阆苑,南连积石山、砳水泉、北户诸山。上有琼华之阙,光碧之堂,瑶池翠水。王母众仙居焉。海中四岳,为之枝干,十洲三岛,入海大川,围绕其侧。绝顶之上有金台五所,玉楼十二,金城千里。地生金根之树、琼柯之林、紫雀、翠鸾、碧桃、白李百宾,妙严即黄帝天君,含枢纽镇此山,与五岳名山相通,常有神仙往来。考校生籍,上主填星之精,居於中元一气天中焉。夫海外之五岳即天地之五镇。造化之五岳,即五气之宗祖也。愚谓老圣之升昆仑,殆复归於无极欤。昆仑乃元气之所舍,天帝君之所治。凡古之人王、世主、将相、大臣之有大功大德,与夫高人、善士之有玄功妙行者,皆得升焉。岂违天之道、迷天之行者所能企及哉。抑闻仙者迁也。学道之士,如汉之三茅君、张辅汉,晋之许旌阳、葛仙公辈,是皆功满道备,初则迁於名山,次则迁於十洲三岛,至若迁昆仑而为上界仙官者,不但可与老子为徒,是可与天为徒也。

按《淮南子》曰:禹掘昆仑墟以下地,中有层城九重,其高万一千里,上有禾木,其修五寻,珠树、玉树、环树、不死树在其西,沙棠、琅玗在其东,绛树在其南,碧树、瑶树在其北。旁有四百四十门,门间四里,里间九纯,旁有九井,井玉横其西北之隅,北门开以内不周之风,倾宫旋室,县圃凉风,樊桐在昆仑阊阖之中,是其疏圃,疏圃之池,浸之黄水,黄水三周,复其原,是谓丹水,饮之不死。河水出昆仑东北陬,贯渤海入禹所导积石山。赤水出其东南陬,西南注南海。丹泽之东,赤水之东,弱水出自穷石,至于合黎,余波入于流沙,南至南海。洋水出其西北陬,入于南海羽民之南。凡四水者,帝之神泉,以和百药,以润万物。昆仑之丘,或上倍之,是谓凉风之山,登之不死。或上倍之,是谓玄圃,登之乃灵,能使风雨。或上倍之,乃维上天,登之乃神。是谓太帝之居。

原题章十

《道德经》乃关令尹喜纪老圣之。老圣之言,纪无始有始开天立极之道,太古上古皇道帝德之风,下至王之功、伯之力,见之五千余文,囊括天人之道,上下几千百代,历历可推。言圣人者三十有二而不名,殆一无名古史也。可以龟鉴万世,可以纲维人极,可以优入圣域。老圣摭古史以著《道德》。孔圣摭鲁史以作《春秋》,一也。然不以史名而名《道德》者,是系三五而为之题,盖周官外史掌四方之志,三皇五帝之书。《三坟》既轶,《五典》不完,尚幸世有此经,古道不坠。原老圣之意,谆谆以皇道帝德,为当世告者正。以王伯杂出,功力相尚,虑其所终,而民莫措,故欲挽破碎於浑全,回溴漓於淳朴,纵不能使是民为九皇之民,独不得少窥唐虞雍熙之化乎。呜呼,圣人天也。天此心,圣人此心。天此道,圣人此道。天不自为而命之圣人,天可无为也。圣人不自为而命之贤人,圣人可无为也。贤人不可不为。圣人无为乎上,贤人有为乎下,君臣之道济矣。故曰:为无为。又曰:无为而无不为者,君臣有分职所在也。民有恒心,业所在也。太古玄风,天下一道,羲皇盛世,四海一德,此无为之为,犹其大有为於天下者也。言则无为有为,旨则人心天理,一皆财成赞化之道,若夫称圣人而不名者,非太古无名氏之君,则羲、轩、尧、舜之君欤。尊古圣人,所以尊时君世主,寿斯道所以寿斯世也。

章句章十一

道德章句者,河上公所着也。汉文帝尚清静,命朝臣讲习《老子》,时未有章句者出,辞玄文邃,多所不解。闻陕河之上有老人明《老子》,枉驾问焉。授帝素书《老子》一编,甄别其旨,析为八十一章,章着二字,以训一章之义,曰体道,曰养身,曰安民之类是也。自章句着而注者出焉。然道与世降,时有不同,注者多随代所尚,各自其成心而师之。故汉人注者为汉《老子》,晋人注者为晋《老子》,唐人、宋人注者为唐《老子》、宋《老子》。言清虚无为者有之,言吐纳导引者有之,言性命祸福、兵刑权术者有之。纷纷说铃,家自为法,曾不知道德本旨,内圣外王之为要,由是不能相发,而返以相戾,惜哉。盖自关子、文子亲见犹龙,而其所自著书,颇已睽其师之旨。列、庄二贤,先后不数代其言,清虚玄远,则又过其师之说,殆近天而不人,况孙、吴假之为兵法,申、韩诡之为刑名,是又人而不天矣,宜乎。千载之下,未有攸证。若夫盖公、曹参,清静宁壹,以开汉室隆平之治,是善用老子之道者也。抑观河上公着分章之题,其义虚玄,实同经旨。而题之之义,注者未有所述,故稽治道者阙焉。此《原旨》所由作也。今不书章题,而书经曰者,尊经也。若其义则演诸原旨中,遂并章题为一篇以举云。

体道养身安民无源虚用

成象韬光易性运夷能为

无用检欲厌耻赞玄显德

归根淳风俗薄还淳异俗

虚心益谦虚无苦恩象元

重德巧用反朴无为俭武

偃武圣德辩德任成仁德

微明为政论德法本去用

同异道化徧用立戒洪德

俭欲鉴远忘知任德贵生

养德归元益证修观玄符

玄德淳风顺化守道居位

谦德为道恩始守微淳德

后己三宝配天玄用知难

知病爱己任为制惑贪损

戒强天道任信任契独立

显质

纂玄章十二

纂玄者,五千言之枢要也。老子曰:言有宗,事有君,盖谓我之所言皆有所宗,本见诸古圣人之立言。行事甚易知易行,何天下之莫能知莫能行哉。仲尼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同出而异名,既见而问礼矣。又退而窃比焉。善述而信古,必有见於当日。今《原旨》之作,既已章着其义,乃复句别其纲,以纂玄言览者,或因类以证句,因句以证章,因章以证义,庶乎玄圣立言之旨,可白於天下后世。言治道者,岂容忽诸。

可道道可道。常道非常道。久道长生久视之道。法道天法道。闻道上士闻道,勤而行之。明道明道若昧。夷道夷道若颣。进道进道若退,不如坐进此道。见道不窥牖,见天道。为道为道日损。圣道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尊道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责德。天道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天之道,不争而善胜。天道无亲,常与善人。天之道,利而不害。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道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古道执古之道,古之善为道者,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贵道见上。有道故有道者不处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孰能损有余奉天下,惟有道者。大道大道废,有仁义。大道泛兮,其可左右。大道甚夷,而民好径,使我介然有知,行於大道。行道见上。不道不道早已。非道非道也哉。失道失道而后德。道纪能知古始,是谓道纪。道华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道奥道者,万物之奥道尊道之尊。道法道法自然。道常道常无名,道常无为而无不为。道生道生一道生之。

广德广德若不足。建德建德若伦。积德早服谓之重种德。有德有德司契。无德无德司彻。孔德孔德之容。贵德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玄德长而不宰,是谓玄德。常知楷式,是谓玄德。常德常德不离,复归於婴儿。常德不忒,复归於无极。常德乃足,复归於朴。上德上德不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上德若谷。下德下德不失德,下德为之而有以为。不德上德不德,是谓不争之德。同德德者同於德,同於德者,德亦得之。德真修之身,其德乃真。德余修之家,其德乃余。德长修之乡,其德乃长。德丰修之国,其德乃丰。德普修之天下,其德乃普。德厚含德之厚。德善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德信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德畜德畜之。德贵德之贵。

先天

先天有物混成,先天地生。无极复归於无极。虚极致虚极,守静笃。古极是谓配天,古之极。无始无名,天地之始。古始能知古始,是谓道纪。有始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无象无物之象。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象。大象大象无形,执大象天下往。象先象帝之先。同玄同谓之玄。又玄玄之又玄。窈冥精窈兮冥兮,其中有精。恍惚物恍兮惚兮,其中有物。天地根是谓天地根。众妙门众妙之门。玄牝门玄牝之门。万物宗渊兮似万物之宗。

天地

天地无,名天地之始。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乎。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天长地久,孰为此者。天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天地相合,以降甘露。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

万物

万物有,名万物之母。万物作而不辞。渊兮似万物之宗。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万物将自宾。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爱养万物而不为主。万物将自化。万物得一以生。天下万物生於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万物莫不导道而贵德。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无物复归於无物。有物有物混成。奇物奇物滋起。物壮物壮则老。众甫其名不去,以阅众甫。

天下

天下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可以为天下母。而以身轻天下。为天下溪。为天下式。为天下谷。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天下神器。不以兵强天下。不可得志於

天下。天下不敢臣。譬道之在天下。执大象,天下往。天下将自正。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天下万物,生於有。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天下希及之。清静为天下正。取天下常以无事。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於郊。圣人在天下。惵惵为天下浑其心。修之天下,其德乃普。以天下观天下。故为天下贵。以无事取天下。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大国者下流,天下之交。天下难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细。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不敢为天下先。天下莫能知,莫能行。孰能以有余奉天下。天下柔弱,莫过於水。可为天下王。

国家

国家民多利器,国家滋昏。国家昏乱有忠臣。有国有国之母,可以长久。邻国邻国相望。治国爱民治国,能无为乎。以正治国。治大国若烹小鲜。以知治国,国之贼。不以知治国,国之福。大国大国者下流,天下之交。大国以下小国,则取小国。大国不过欲兼畜人。小国小国以下大国,则取大国。小国不过欲入事人。小国寡民。修国修之国,其德乃丰。修家修之家,其德乃余。修乡修之乡,其德乃长。观乡以乡观乡。观国以国观国。观家以家观家。

太上

太上太上下知有之。

圣人

圣人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是以圣人之治。圣人不仁。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是以圣人常善救人。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是以圣人不行而知。圣人无常心。圣人在天下。圣人皆孩之。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圣人亦不伤人。是以圣人犹难之。圣人无为故无败。是以圣人欲不欲。是以圣人欲上人,以其言下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是以圣人被褐怀玉。圣人不病。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是以圣人为而不恃。故圣人云。圣人执左契,而不责於人。圣人不积。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君臣

天子故立天子,置三公。王大王亦大。王天王乃天。天王是谓天下王。人主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万乘主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社稷主是谓社稷主。器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官长圣人用之,则为官长。配天是谓配天,古之极。王公惟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公王公乃王。三公置三公。侯王侯王若能守。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侯王无以正而贵高。侯王自谓孤、寡、不谷。为王故能为百谷王。君言有宗,事有君,躁则失君。臣国家昏乱有忠臣。轻则失臣。朴虽小,天下不敢臣。

士君子

善士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善为士者不武。上士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下士闻道,大笑之。君子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辎重。是以君子居则贵左。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大丈夫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处其薄。

父子

教父吾将以为教父。六亲六亲不和有孝慈。孝慈绝仁弃义,民复孝慈。国母有国之母,可以长久。天下母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万物母有名万物之母。食母而贵求食於母。母子既得其母,以知其子。子母既知其子,复守其母。婴儿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常得不离,复归於婴儿。乘乘兮若婴儿之未孩。未孩见上。孩之圣人皆孩之。赤子含德之厚,比於赤子。子孙子孙祭祀不辍。雌雄知其雌,守其雄。牝牡未知牝牡,合而`作。

师学

师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人师善人者,不善人之师。大匠夫代大匠斲。为学为学日益。为文以为文不足。学不学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绝学绝学无忧。楷式常知楷式,是谓玄德。

主宾

主不敢为主而为客。万物归焉而不为主。爱养万物而不为主。宾万物将自宾。客俨若客乐与饵过客止。

人民

善人天道无亲常与善人。善人,不善人之师。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不善人见上。异人我独异於人。愚人我愚人之心也哉。众人众人熙熙。众人皆有余。众人皆有以复。众人之所过。俗人俗人昭昭。俗人察察。救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弃人见上。治人治人事天莫若啬。杀人夫乐杀人者,不可得志於天下。杀人众多,悲哀泣之。知人知人者智。胜人胜人者有力。示人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用人善用人者为下。为人既以为人己愈有。与人既以与人己愈多。使民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常使民无知无欲。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使民重死而不远徙,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爱民爱民治国,能无为乎。明民非以明民,将以愚之。百姓以百姓为刍狗。功成事遂,百姓皆曰我自然。百姓皆注其耳目。不责人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於人。

军旅

将军偏将军处左,上将军处右。大军大军之后,必有凶年。佳兵夫佳兵者,不祥之器。敌兵仍无敌执无兵。甲兵虽有甲兵,无所用之。入军不被甲兵。用兵以奇用兵。用兵有言,不敢为主而为客。抗兵抗兵相加,哀者胜矣。兵强兵强则不胜。师处师之所处,荆棘生焉。田猎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

盗贼

盗贼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智贼以智治国,国之贼。盗夸财货有余。是谓盗夸。

鬼神

鬼神以道莅天下者,其鬼不神。神圣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神灵神得一以灵。神无以灵,将恐歇。

身体

虚心虚其心。常心圣人无常心。为心以百姓心为心。浑心惵惵为天下浑其心。民心使民心不乱。心气心使气曰强。弱志弱其志。有志强行者有志。强骨强其骨。骨弱骨弱筋柔而握固。筋柔见上。有力胜人者有力。用力是谓用人之力。身先后其身而身先。身存外其身而身存。身殃无遗身殃。身退功成名遂身退。有身吾有大患,为吾有身。无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终身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修身修之身,其德乃真。贵身贵以身为天下。爱身爱以身为天下。患身贵大患若身。殁身道乃久殁身不殆。伤手夫代大匠斲,希有不伤手矣。攘臂攘无臂,则攘臂而仍之。实腹实其腹。为腹为腹不为目。为目见上。目盲五色令人目盲。耳聋五音令人耳聋。口爽五味令人口爽。口味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作未之牝牡之合而`作,精之至也。精至见上。足下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性命

谷神谷神不死,是谓玄牝。冲气冲气以为和。专气专气致柔。精真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复命静曰复命,复命曰常。营魄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光明用其光复归其明。光耀光而不耀。守中不如守中。握固骨弱筋柔而握固。抱一抱一能无离乎。抱一为天下式。混一故复混而为一。

生死

生死出生入死。生之徒,死之徒。人之生,动之死地。柔弱者,生之徒。坚强者,死之徒。有生有生於无。道生道生一。先生先天地生。生生以其生生之厚。摄生盖闻善摄生者。求生以其上求生之厚。相生有无之相生。长生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厌生无厌其所生。无生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於贵生。贵生见上。不死谷神不死,是

谓玄牝。无死以其无死地。重死使民重死,而不远徙。或存湛兮似或存。若存绵绵若存。不亡死而不亡者寿。寿见上。

冲玄

道冲道冲而用之,或不盈。若冲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冲和冲气以为和。知和知和曰常。和光和其光。玄同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玄通微妙玄通,深不可识。玄德长而不宰,是谓玄德。常知楷式,是谓玄德。玄览涤除玄览,能无疵乎。观妙常无欲以观其妙。要妙虽知大迷,是谓要妙。敦朴敦兮其若朴。素朴见素抱朴。复朴复归於朴。自朴我无欲而民自朴。朴小朴虽小,天下不敢臣。无名朴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无名之朴亦将不欲。

清静

清静清静为天下正。以清天得一以清。徐清孰能浊以静之徐清。虚静致虚极守静笃。好静我好静而民自正。常静牝常以静胜牡。静复归根曰静,静曰复命。以静不欲以静,天下将自正。自然希言自然,以辅万物之自然,道法自然。

五常

仁义大道废,有仁义。绝仁弃义,民复孝慈。善仁与善仁。不仁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上仁上仁为之,而无以为。失仁失仁而后义。上义上义为之,而有以为。失义失义而后礼。上礼上礼为之,而莫之应。丧礼言以丧礼处之。战胜以丧礼处之。圣知绝圣弃知,民利百倍。有知使我介然有知,行於大道。知慧知慧出,有大伪。知多民之难治,以其知多。忠信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有信其中有信。善信言善信。德信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寡信轻诺者,必寡信。不信信不足,有不信。美言不信。

言行

言宗言有宗,事有君。吾言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希言希言自然。善言善言无瑕谪。贵言犹兮其贵言。建言故建言有之曰。信言信言不美。正言正言若反。多言多言数穷,不如守中。虚言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美言美言不信,信言不美。美言可以市。不言圣人行不言之教。不言之教,无为之益,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天之道,不言而善应。尊行尊行可以加人。赘行余食赘行。行妨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政教

政治政善治。圣治是以圣人之治。难治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民之难治,以其知多。行教行不言之教。治乱治之於未乱。法令法令滋彰,盗贼多有。

功名

有功不自伐,故有功。无功自伐者无功。功成功成不居,是以不去。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功成名遂身退。名遂见上。名身名与身孰亲。可名名可名。常名非常名。异名同出而异名。强名强为之名曰大。无名道常无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有名万物之母。道隐有名。

富贵

富贵富贵而骄,自遗其咎。知富知足者富。自富我无事而民自富。贵贱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贵身贵大患若身。贵以身为天下。我贵知我者希,则我者贵。自贵自爱不自贵。贵言犹兮其贵言。不贵不贵难得之货。古贵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

贤愚

尚贤不尚贤,使民不争。见贤功成不处,其不欲见贤。愚始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以愚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愚心我愚人之心也哉。

善恶

善恶善之与恶,相去何若。善应天道不言而善应。善胜善胜敌者不争。善谋繟然而善谋。善建善建者不拔。善抱善抱者不说。善下江海所以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善言善言无瑕谪。善行善行无辙迹。善计善计不用筹策。善闭善闭,无关键而不可开。善结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上善上善若水。善地居善地。善利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善渊心善渊。善仁与善仁。善能事善能。善时动善时。知善天下皆知善之为善。常善是以圣人常善救人。不善人之不善,何弃之有。吉凶吉事尚左,凶事尚右。作凶不知常,妄作凶。利害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勇於敢则杀,勇於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祸福祸兮桥所倚。福兮祸所伏。亲誉其次亲之誉之。畏侮其次畏之侮之。悲哀杀人众多,悲哀泣之。大笑下士闻道,大笑之。大怨和大怨必有余怨。

爱欲

爱身爱以身为天下。自爱自爱不自贵。甚爱甚爱必大费。天恶天之所恶,孰知其故。人恶人之所恶,惟孤、寡、不谷。物恶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无欲常无欲,可名於小。寡欲见素抱朴,少私寡欲。不欲不欲以静,是以圣人欲不欲。其不欲见贤。所欲两者各得其所欲。欲得咎莫大於欲得。得失得者同於得,失者同於失。得之若惊,失之若惊。不失不失其所者久。天网恢恢,疏而不失。成败常於几成而败之。败失为者败之,执者失之,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无败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损益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益损见上。为学日益,为道日损。宠辱宠辱若惊。荣辱知其荣,守其辱。不辱知足不辱。若辱大白若辱。知止知止不殆。知足知足者,富知足之足,常足矣。知足不辱。不知足祸莫大於不知足。补不足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损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刚柔

刚强柔胜刚,弱胜强,柔弱胜刚强。柔弱见上。天下柔弱,莫过於水。人之生也柔弱。柔弱者生之徒。坚强其死也坚强。坚强者死之徒。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强大强大处下,柔弱处上。强梁强梁者,不得其死。取强不敢以取强。勿强果而勿强。致柔专气致柔。弱用弱者道之用。矜伐不自矜,故长不自伐。故有功自矜者不长,自伐者无功。果而勿矜,果而勿伐。

争战

不争夫惟不争,故无尤。夫惟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天之道,不争而善胜。是谓不争之德。善胜敌者不争。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善战善战者不怒。轻敌祸莫大於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战胜战胜以丧礼处之。夫慈以战则胜。善胜善肚敌者不争。勇敢勇於敢则杀,勇於不敢则活。杀活见上。大威民不畏威,大威至矣。司杀常有司杀者杀。

无为

无为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损之又损,以至於无为为无为,无为而无不为。爱民治国,能无为乎。人能无以生为者。

有为

有为下德为之而有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强为故强为之容。不为爱养万物而不为主。万物归焉而不为主。不敢为天下先。不敢为主而为客。不为而威。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使民不为盗。使夫知者不敢为也。

为之

为之将欲取天下而为之。上礼为之,而莫之应。为器朴散则为器。为长圣人用之,则为官长。为父吾将以为教父。为主不敢为主。为客而为客。为士善为士者不武。为道古之善为道者。为文以为文不足。为一故复混而为一。为式抱一为天下式。为和冲气以为和。为贵故为天下贵。为基高以下为基。为称而王公以为称。为美天下皆知美之为美。为善天下皆知善之为善。为利有之以为利。为用无之以为用。为奇正复为奇。为妖善复为妖。为败为者败之。为溪为天下溪。为谷为天下谷。

天文

天长天长地久。天清天得一以清。天大域中有四大,天大。冲气冲气以为和。甘露天地相合,以降甘露。飘风飘风不终朝。骤雨骤雨不终日。冰释涣若冰将释。

地理

地久天长地久。地宁地得一以宁。地大天大地大。善地居善地。溪谷为天下溪,为天下谷。江海犹川谷之与江海。百谷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旷谷旷兮其若谷。涉川豫兮若冬涉川。善渊心善渊。鱼渊鱼不可脱於渊。若水上善若水。垒土九层之台,起於垒土。田芜田甚芜。道径大道甚夷,而民好径。千里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域大域中有四大。

时令

善时动善时。春台如登春台。若冬豫兮若冬涉川。凶年大军之后,必有凶年。终朝飘风不终朝。终日骤雨不终日。终日号而嗌不嗄。日益为学日益。日损为道日损。日久民之迷其日固久。阴阳负阴抱阳。寒热躁胜寒,静胜热。

草木

草木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抱木合抱之木,生於毫末。木共木强则共。刑棘荆棘生焉。根柢深根固柢。归根夫物芸芸,各归其根。轻根重为轻根。

宫室

九层台九层之台,起於垒土。朝甚除朝甚除,仓甚虚。仓虚见上。户牖凿户牖以为室。凿室见上。塞兑塞其兑,闭其门。闭门塞其兑,闭其门。开兑开其兑,济其事。出户不出户知天下。窥牖不窥牖,见天道。方隅大方无隅。安居安其居,乐其俗。乐俗安其居,乐其俗。狭居无狭其所居。关键善闭,无关键而不可开。春台如登春台。四邻犹兮若畏四邻。荣观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妙门众妙之门。有室有室之用。玄门玄牝之门。天门天门开阖。

器用

朴器朴散则为器。神器天下神器,不敢为也。大器大器晚成。利器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民多利器,国家滋昏。兵器夫佳兵者,不祥之器。埏埴埏埴以为器。器用有器之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什伯器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橐籥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乎。刍狗以万物为刍狗。以百姓为刍狗。金玉金玉满堂,莫之能守。车用当其无有车之用。如玉不欲碌碌如玉。怀玉被褐怀玉。辐毂三十辐共一毂。拱璧虽有拱璧,以先驷马。无舆数舆无舆。舟舆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辎重君子终日行不离辎重。匠斲是谓代大匠斲。左契圣人执左契,而不责於人。司契有德司契,无德司彻。筹策善计不用筹策。利剑带利剑。张弓天之道,其犹张弓乎。天网天纲恢恢,疏而不失。结绳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绳约善结者;无绳约而不可解。

服饰

服采服文采。美服甘其食,美其服。被褐被褐怀玉。

食货

饮食厌饮食。余食余食赘行。甘食甘其食。食税以其上食税之多。乐饵乐与饵,过客止。财货财货有余。贵货不贵难得之货。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

禽虫

兕角兕无所投其角。虎爪虎无所措其爪。驷马虽有拱璧,以先驷马。走马却走马以粪。戎马戎马生於郊。毒虫毒虫不螫。猛兽猛兽不据。攫鸟攫鸟不搏。太牢众人熙熙,如享太

牢。渊鱼渊不可脱於鱼。小鲜治大国若烹小鲜。

迭字

绳绳绳绳兮不可名。芸芸夫物芸芸,复归其根。熙熙众人熙熙。乘乘乘乘兮若无所归。沌沌沌沌兮,俗人昭昭,我独若昏。昭昭见上。察察俗人察察,我独闷闷。闷闷其政闷问,其民淳淳。淳淳见上。碌碌不欲碌碌如玉,落落如石。落落见上。缺缺其民缺缺。

玄经原旨发挥卷下竟

玄经原旨发挥序

上古之初,人人老子,家家道德,言之不可闻,安有五千言以为之经。大朴既散元经会之七,有圣人跨历商周,笑视争夺,遐想庸成大庭之不可复,於是出五千言以陈古义以正人心。青牛去远微言转堙,五千演为数十万言,将以发道德之所未尽,使博大。真人与上三皇同时,必不著书,使后世尽汉文,尽盖公。则原旨之书,亦不出於今之河上。此书自先天而来,十有二章,别自为书,开阖古今,经纬理数,得函关之的意,集玄学之大成。读之者轩轩乎见鸿蒙,泠泠然适建德,身世自远,内外俱忘,亦犹渊明之羲皇,上禅宗之威音。前周茂叔之太极本无极,虽然运有污隆,而古今无二。道术有分裂,而宇宙无两身,安知老子之非先生,又安知先生之非我。异时白石洞天水光山色之中,从杖履而稽首三,问者必属之我矣。

卢山道士黄石翁敬书。

生民果有初乎。夫开物成务,十三卦之外无余闻,而云火水龙鸟师之纪,郯子之学为有征。是故庄周之论容成而下,凡十二氏,夫岂寓言。黄帝以前封泰山者七十二,又岂臆说与?盖五太肇而化育参,九纪终而甲历作,推之而可求其故,迦之而可见其倪者,《易》《老》而外,惟《皇极》一书而已。然尝论之,元会运世大年也,岁月日时小年也。皇帝王伯之所由分,开物闭物之所由遂,其可究者。日甲月巳星癸,为少昊之世,而甲子纪年。日甲月午星甲,为夏禹之日,而王道始着。然则六万四千八百有一年以往之故,断自尧。甲辰而上,岂无可载之事,特简策散落,举之而无其征,此尧夫所由略也。南谷杜尊师,道际两朝,学探古始,尝以谓一身之八卦,为盘古开天之征,一日之旦夜,为开物闭物之辨。故摭诸古史历书所称九纪,参之老子微意,迄禹二会半以前,逆推而分初中后三皇氏,以系人极既立之事。由是而求之,则於《皇极》书为有原始之补,而其意则尊皇道、尚帝德而已也。题其书曰《原旨发挥》,分为十二章。上六章至周而终,下六章述老子本末。大抵发明老子身为藏史,凡三皇五帝之书,无不目见,所着五千言,辞玄旨邃,隐然无名古史,故取之以补邵子之所不陈,殆人间宜有书也。尊师老子徒也,谓言涉天人不可也,然使为国家者,得其言而用之,则君俞於上,臣敏於下,斯民囿玄穆之化,或者老子意乎。於是乎叙。

大德十年冬十有二月望,弟子句章任士林,书于钱塘自然道士之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