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华道藏 > 四辅真经 > 太清摄养经 > 孙真人备急千金要方
校对一遍

孙真人备急千金要方

孙真人备急千金要方卷之七十一 宋朝奉郎守太常少卿充秘阁校理林亿等校正

痔漏方1

五痔第三 论 方 灸法

论曰:夫五痔者,一曰牡痔,二曰牝痔,三曰脉痔,四曰肠痔,五曰血痔。牡痔者,肛边如鼠乳,时时溃脓血出;牝痔者,肛肿痛生疮;脉痔者,肛边有疮痒痛;肠痔者,肛边核痛,发寒热;血痔者,大便清血,随大便污衣。又五痔有气痔,寒温劳湿即发,蛇蜕皮主之。牡痔生肉如儿2乳在孔中,颇出见外,妨於更衣,鳖甲主之。牝痔(《集验》作酒痔)从孔中起,外肿,五六日自溃,出脓血,猬皮主之。肠痔更衣挺出,久乃缩,母猪左足悬蹄甲主之。脉痔更衣出清血,蜂房主之。五药皆下筛,等分,随其病倍其主药,为三分,旦以井花水服半方寸匕,病甚者旦暮服之,亦可四五服。禁寒冷食、猪肉、生鱼、菜、房室,惟得食乾白肉,病瘥之后百日乃通房内。又用药导下部,有疮内药疮中,无疮内孔中。又用野葛烧末刀圭内药中,服药五日知,二十日若三十日愈。痔痛通忌蓴菜。

治五痔,众医所不能愈者方:

秦艽 白芷 厚朴 紫参 乱发 紫菀(各一两) 雷丸 藁本(各二两) 石南 䗪虫(各一两)3 贯众(三两) 虻虫(半升) 猪后悬蹄(十四枚)

右十三味,合捣下筛,以羊髓脂煎,和丸如梧子大,空腹饮下十五丸,日二,若剧者,夜一服,四日肛边痒止,八日脓血尽,鼠乳悉瘥。满六十日,终身不复发,久服益善。忌鱼、猪肉等。

槐子圆,治燥湿痔,痔有雄雌,皆主之方:

槐子 干漆 秦艽4 吴茱英根白皮(各四两) 白芷 桂心 黄芩 黄耆 白敛 牡蛎 龙骨 雷丸 丁香 木香 蒺藜 附子(各二两)

右十六味,为末,蜜丸如梧子大。饮服二十丸,日三。(《千金翼》无白敛。《 深师》无黄耆,云治苦暴有干燥肿痛者,有崩血无数者,有鼠乳附核者,有肠中烦痒者,三5五年皆杀人,主忌饮酒及作劳,犯之即发。)

小槐实圆,治五痔十年者方:

槐子(三斤) 白糖(二斤) 矾石 硫黄(各一斤) 大黄 干漆 龙骨(各十两)

右七味,四味捣筛,其二种石及糖并细切,内铜器中,一石米下蒸之,以绵绞取汁和药末,并手丸如梧子大,阴干。酒服二十丸,日三,稍增至三十丸。

槐子酒,治同前:

槐子(二斗) 槐东南枝(细剉,一石) 槐东南根(细剉,三石)

右三味,内大釜中,以十六斛水,煮取五斛,澄取清,更煎取一石六斗,炊两斛黍米,上曲二十斤酿之,搅令调,封泥七日。酒熟,取清饮适性,常令小小醉,合时更煮滓取汁,淘米及洗器不得用水,须知此事忌生水故也。

又方:

涂熊胆取瘥止,神良。一切方皆不及此。

又方:

七月七日多采槐子,熟捣取汁,内铜器中,重绵密盖,著宅中高门上,曝二十日已上,煎成如鼠屎大,内谷道中,日三。亦主瘘及百种疮。

又方:

取生槐白皮十两,熟捣,丸如弹丸,绵裹内下部中。此病宜常食萹竹叶及煮羹粥大佳也。

又方:

取鲤鱼肠三具,以火炙令香,绵裹内谷道中,一食久,虫当出食鱼肠,数数易之。尽三具瘥。一方炙肠令香,坐上虫出,经用有效。

又方:

虎头 犀角

右二味为末,和不中水猪脂,大如鸡子,涂疮上,取瘥。

治五痔及脱肛方:

槐白皮(二两) 猪脂(半斤) 漆子 桃仁(各十枚) 巴豆(七枚) 薰草 辛夷 甘草 白芷(各半两) 野葛(六铢)

右十味,㕮咀,煎三上三下,去滓,以绵沾膏塞孔中,日四五过,虫死瘥。止痒痛大佳。

治五痔方:

猬皮(方三指大,切) 熏黄(枣大,末) 熟艾(鸡子大)

右三味,穿地作孔调和,取便熏之,口中熏黄烟气出为佳,火气消尽即停,停三日将息更熏之,凡三度,永瘥。勿犯风冷,羹臛将补,慎猪、鸡等。

又方:

取槐根煮洗之。

又方:

用桃根煮洗之。

猬皮圆,治痔方:(亦治漏。)

猬皮(一具) 矾石 当归 连翘 干姜 附子 续断 黄耆(各二两6) 槐子(三两) 干地黄(五两)

右十味,为末,蜜丸如梧子大。饮服十五丸,日再,加至四十丸。(《集验方》无矾石、地黄。)

又方,治崩中及痔方:

猬皮 人参 茯苓 白芷 禹余粮 干地黄 槐耳 续断(各三两) 蒲黄 黄耆 当归 艾叶 橘皮 白敛 甘草(各二两) 白马蹄(酒浸一宿,熬令黄) 牛角鳃(各四两) 鳗鲡鱼头(二十枚) 猪悬蹄甲(二十一枚,熬)

右十九味,为末,蜜丸如梧子大。酒服二十丸,日再,稍加。

治痔方:

右取槐耳赤鸡一斤(即是槐檽),为末,饮服方寸匕,日三。

又方:

以蒲黄水服方寸匕,日三,良妙。(《外台》云治肠痔每大便常有血者。)

又方:

取桑耳作羹,空腹饱食之,三日食,佳。

治痔下血及新产漏下方:

附子 好矾石(各一两)

右二味,为末,白蜜丸如梧子大。酒服二丸,日三,稍加。不过数日便断,百日服之,终身不发。(《崔氏方》有干姜一两。)

治外痔方:(亦治恶疮、瘤痔。)

真珠 雄黄 雌黄(各一两) 竹茹(三两) 猪膏(一斤)

右五味,为末,内猪膏中和调,又切乱发半鸡子大和,东向煎三上三下,发焦出。其痔先用盐汤洗,拭乾后傅之。

治痔下部出脓血,有虫,傍生孔窍方:

右以槐白皮一担,剉,内釜中煮令味极出,置大盆中,适寒温坐其中如浴状,虫悉出,冷又易之,不过二三度瘥。

治谷道痒痛,绕缘肿起,里许欲生肉突出方:

大豆(三升,以水七升,急火煮取四升) 槐白皮(三升) 甘草(三两)

右三味,以豆汁煮取二升,浸故帛薄之,冷则易,日三五度。

槐皮膏,治谷道痒痛,痔疮方:

槐皮 楝实(各五两,《外台》作尘豉) 甘草(《删繁》用蜂房) 白芷(各二两) 当归(三两) 桃仁(六十枚) 赤小豆(二合)

右七味,㕮咀,以成煎猪膏一斤,微火煎白芷色黄膏成,取摩疮上,日再,并导下部。(《删繁方》无当归,治肾劳虚,或酒醉当风所损肾脏,病所为肛门肿生疮,因酒劳伤发泻清血,肛门疼痛,蜂房膏。)

治谷道痛方:

右用菟丝子熬黄黑,和鸡子黄以傅之,日二度。

又方:

取杏仁熬令黄,捣作脂以傅之。

治大便孔卒痛,如鸟啄方:

右以大小豆各一斗和捣,内两袋中蒸令极热,更互坐之瘥。

灸法:

久冷五痔便血,灸脊中百壮。

五痔便血失屎,灸回气百壮,穴在脊穷骨上。

疥癣第四 论 方 灸法

论曰:凡疮疥,小秦艽散中加乌蛇肉二两主之。黄耆酒中加乌蛇脯一尺亦大效。(《千金翼》云黄耆酒中加乌蛇脯一尺,乌头、附子、茵芋、石南、莽草各等分。大秦艽散中加之,亦有大效。小小疥瘙,十六味小秦艽散亦相当。黄耆酒见第二十四卷。)

凡诸疥瘙,皆用水银、猪脂研令极细涂之。

治凡有疮疥,腰胯手足皆生疵疥者方:

栝蒌根(四两) 黄连 芍药 蔷薇根 雀李根皮 黄檗(各三两) 苦参 黄耆 黄芩 石龙芮(各7二两) 大黄 当归 续断(各一两)

右十三味,为末,蜜丸如梧子。以蔷薇饮服二十丸,日三,加至三十丸,痒乃止。乾疥、白癣勿服。(《千金翼》云所是痈疽皆须服之。)

治寒热疮及风疥诸杂疮方:

千年韭根 好矾石 雄黄 藜芦 瓜蒂 胡粉(各一分) 水银(三分)

右七味,以柳木研水银使尽,用猪脂一升煮藜芦、韭根、瓜蒂三沸,去滓,内诸药和调令相得即成,以傅之神良。(《救急方》用治癣疮。)

䕡茹膏,治一切恶疮疥癣疽漏瘑方:

䕡茹 狼牙 青葙 地榆 藜芦 当归 萹蓄 羊蹄根(各二两) 蛇床子 白敛(各六分) 漏芦(二分)

右十一味捣,以苦酒渍一宿,明旦以成煎猪膏四升煎之,三上三下膏成,绞去滓。内后药如下:

雄黄 雌黄 硫黄 矾石 胡粉 松脂(各二两) 水银(三两8

右七味,细研,看水银散尽,即倾前件膏中,以十只箸搅数百遍止。用磁器密贮,举勿令泄气。煎膏法必微火,急即不中用。傅药,不可近目及阴。先研雄黄等令细,候膏小冷即和搅傅之。

治疥疽诸疮方:

水银 胡粉(各六分) 黄连 黄檗(各八分) 姜黄(十分) 矾石 附子 苦参 蛇床子(各三分)

右九味,水银、胡粉别研如泥,余为末,以成煎猪膏合和,研令调,以傅之。(《千金翼》无姜黄。)

治久疥癣方:

丹砂 雄黄 雌黄(《刘涓子》无) 乱发 (洗净)松脂 白蜜(各一两) 䕡茹(三两) 猪脂(二升) 巴豆(十四枚)

右九味,先煎发消尽,内松脂、蜜,三上三下去滓,内诸末中更一沸止,以傅之。(《千金翼》用蜡不用蜜。)

又方:

水银 礜石(一作矾石) 黄连(一作雄黄) 蛇床子(各一两)

右四味,为末,以猪脂七合和搅,不见水银为熟,傅之。一方加藜芦一两,又云䕡茹。

治诸疮疥癣久不瘥者方:

水银(一斤) 腊月猪脂(五斤)

右二味,以铁器中,垒灶,用马通火,七日七夜勿住火,出之停冷,取膏,去水银,不妨别用,以膏傅一切疮,无不应手立瘥。(《千金翼》又用水银粉和猪脂涂之。)

又方:

特牛尿 羊蹄根(各五升)

右二味,以牛尿渍羊蹄根一宿,日曝乾,复内尿中,取尽止,作末,傅诸疮。(《千金翼》云和猪脂用更精。)

又方:

拔取生乌头十枚,切,煮汁洗之瘥。

论曰:凡诸疮癣,初生时或始痛痒,即以种种单方救之,或嚼盐涂之,又以谷汁傅之,又以蒜墨和傅之,(《千金翼》蒜作酥。)又以姜黄傅之,又以鲤鱼鲊糁傅之,又以牛李子汁傅之。若以此救不瘥,乃以前诸大方治之。

治细癣方:

蛇床子 白盐(一作白垩) 羊蹄根(各一升) 赤葛根 苦参 菖蒲(各半斤) 黄连 莽草(各三两)

右八味,㕮咀,以水七升,煮取三升,适寒温以洗身,如炊一石米顷为佳,澄清后当微温用之,满三日止。

又方:

羊蹄根於磨石上,以苦酒磨之,以傅疮,欲傅先刮疮,以火炙乾后傅,四五过。(《千金翼》云捣羊蹄根著磁器中,以白蜜和,临用先刮疮令伤,次以蜜和者傅之,如炊一石米久拭去,更以二年大蒜和涂之。若刮疮处不伤,即不瘥。)

又方:

羊蹄根五升,以桑柴灰汁煮四五沸,以洗。凡方中用羊蹄根,皆以日未出采之佳。

又方:

菖蒲末五斤,以酒五升9渍釜中,蒸之使味出。先绝酒一日,每服一升或半升。

又方:

用乾荆子烧中央,器承两头取汁涂之。先刮上令伤,次用荆子汁。

治癣方:

右取煎饼热搨,不限多少,日一遍良。亦治浸淫疮。

又方:

净洗疮,取酱瓣、雀屎和傅之,瘥止。(《千金翼》云取酱和尿和10涂之。)

又方:

水银、芜荑和酥傅之。

又方:

日中午捣桃叶汁傅之。

又方:

捣刺蓟汁傅服之。

又方:

烧蛇蜕一具,酒服。

又方:

服地黄汁佳。

又方:

捣羊蹄根和乳涂之。

又方:

服驴尿良。

又方:

醋煎艾涂之。

又方:

捣莨菪根,蜜和傅之。(《千金翼》无根字。)

治湿癣肥疮方:

右用大麻𣿉傅之,五日瘥。

治癣久不瘥者方:

右取自死蛇烧作灰,猪脂和涂即瘥。

灸癣法:

日中时,灸病处影上,三姓灸之,咒曰:癣中虫,毛戎戎,若欲治,待日中。

又法11

八月八日日出时,令病人正当东向户长跪,平举两手持户两边,取肩头小垂际骨解宛宛中灸之,两火俱下,各三壮若七壮,十日愈。

治小儿癣方:

右以蛇床实捣末,和猪脂以傅之。

治瘙痒方:

右以水银和胡粉傅之。

治身体搔痒白如癣状者方:

楮子(三枚) 猪胰(一具) 盐(一升) 矾石(一两)

右四味,以苦酒一升,合捣令熟,以拭身体,日三。

治疬易方:

右以三年醋磨乌贼骨,先以布摩肉令赤,次傅之。

又方:

醋磨硫黄涂取上12。(《集验》又磨附子、硫黄,待使熟,将卧以布拭病上,乃以药傅之。)

又方:

取途中先死蜣螂,捣烂涂之,当揩令热,封之一宿瘥。

又方:

白敛 熏陆香

右二味,揩上作末,水服瘥。

又方:

硫黄 雌黄13 槲皮(烧) 蛇蜕(一具)

右四味,各等分,捣筛,以清漆合和,薄涂白处。欲涂时,先以巴豆半截拭白处,皮微破,然后傅之。不过三两度。

又方:

硫黄 水银 矾石 灶墨(各等分)

右四味,捣筛,内坩子中,以葱叶中涕和研,临卧傅病上。

九江散,治白癜风及二百六十种大风方:

当归(七分) 石南(六分) 附子 踯躅 秦艽 菊花 干姜 防风 雄黄 麝香 丹砂 斑猫(各四两) 蜀椒 连翘 鬼箭羽 石长生 知母(各八分) 鬼臼(十一分) 人参 王不留行 石斛 天雄 乌头 独活 防己 莽草(各十二分) 水蛭(百枚) 蜈蚣(三枚) 虻虫 地胆(各十枚)

右三十味,诸虫皆去足翅,熬炙令熟,为散。以酒服方寸匕,日再。其病入发令发白,服之百日愈,发还黑。

又方:

天雄 白敛 黄芩(各三两) 干姜(四两) 附子(一两) 商陆 踯躅(各一升)

右七味,治下筛,酒服五分匕,日三。

治白癜方:

矾石 硫黄

右二味,各等分,为末,酢和傅之。

又方:

平旦以手掉取韭头露涂之,极效。

又方:

以酒服生胡麻油一合,日三,稍稍加至五合,慎生冷、猪、鸡、鱼、蒜等,百日服五斗瘥。

又方:

取罗摩草煮汁拭之。亦揩令伤,擿白汁涂之。

又方:

石灰松脂酒主之。方见卷末。

又方:

以蛇蜕皮熬摩数百过,弃置草中。

又方:

树空中水洗桂,为末,唾和涂之,日三。

又方:

以水银数数拭之令热,即消,瘥乃止。

又方:

灸左右手中指节去延外宛中三壮,未瘥报之。

治凡身诸处白驳渐渐长似癣,但无疮14方:

右取鳗鲡鱼脂涂之,先揩病上使痛,然后涂之。

治皮中紫赤疵痣,去黡秽方:

干漆 雌黄 矾石(各三两) 雄黄(五两) 巴豆(十五枚) 炭皮(二斤15

右六味,治下筛,以鸡子白和,涂故帛,贴病上,日二易。

治赤疵方:

右用墨、大蒜、䱇血合涂之。

治赘疵痣方:

雄黄 硫黄 真珠 矾石 巴豆 䕡茹 藜芦(各一两)

右七味,治下筛,以真漆合和如泥,以涂点病上,须成疮,及去面䵟皮中紫。不耐漆人不得用,以鸡子白和之。

去疣目方:

以七月七日,用大豆一合拭疣目上三遍。病疣人自种豆於南屋东头第二霤中,豆生四叶,以汤沃杀,即瘥。

又方:

松柏脂合和涂之,一宿失矣。

又方:

石硫黄揩六七遍。

又方:

杏仁烧令黑,研膏涂上。

又方:

以猪脂痒处揩之,令少许血出即瘥,神验不可加。

又方:

每月十五日月正中时望月,以秃条帚扫三七遍瘥。

又方:

苦酒渍石灰六七日,滴取汁点疣上,小作疣即落。

又方:

取牛口中涎,数涂自落。

又方:

著艾炷疣目上,灸之三壮,即除。

恶疾大风第五 论 方

论曰:恶疾大风,有多种不同,初得虽遍体无异而眉须已落,有遍体已坏而眉须俨然;有诸处不异好人,而四肢腹背有顽处,重者手足十指已有堕落;有患大寒而重衣不暖,有寻常患热,不能暂凉;有身体枯槁者;有津汁常不止者;有身体乾痒彻骨,搔之白皮如麸,手下作疮者;(《外台》作卒不作疮。)有疮痍荼毒,重叠而生,昼夜苦痛不已者;有直置顽钝不知痛痒者。其色亦有多种,有青黄赤白黑,光明枯暗。此候虽种种状貌不同,而难疗易疗皆在前人,不由医者,何则?此病一著,无问贤愚,皆难与语。何则?口顺心违,不受医教,直希望药力,不能求己,故难疗易疗属在前人,不关医药。予尝手疗六百余人,瘥者十分有一,莫不一一亲自抚养,所以深细谙委之。姑与共语,觉难与语不受入,即不须与疗,终有触损,病既不瘥,乃劳而无功也。又《神仙传》有数十人皆因恶疾而致仙道,何者?皆由割弃尘累,怀颖阳之风,所以非止瘥病,乃因祸而取福也。故余所赌病者,其中颇有士大夫,乃至有异种名人,及遇斯患,皆爱恋妻孥,系著心髓,不能割舍,直望药力,未肯近求诸身。若能绝其嗜欲,断其所好,非但愈疾,因兹亦可自致神仙。余尝问诸病人,皆云自作不仁之行,久久并为极猥之业,於中仍欲更作云,为虽有悔言而无悔心。但能自新,受师教命,餐进药饵,何有不除。余以贞观年中,将一病士入山,教服松脂,欲至百日,须眉皆生。由此观之,惟须求之於己,不可一仰医药者也。然有人数年患身体顽痹,羞见妻子,不告之令知,其后病成,状貌分明,乃云犯药卒患,此皆自误。然斯疾虽大,疗之於微,亦可即瘥。此疾一得,远者不过十年皆死,近者五六岁而亡。然病者自谓百年不死,深可悲悼。一遇斯疾,即须断盐,常进松脂,一切公私物务释然皆弃,犹如脱屣,凡百口味,特须断除,渐渐断谷,不交俗事,绝乎庆吊,幽隐岩谷,周年乃瘥,瘥后终身慎房事,犯之还发。兹疾有吉凶二义,得之修善即吉,若还同俗类,必是凶矣。今略述其由致,以示后之学者,可览而思焉。

菵豆治恶疾方:

右用细粒乌豆,择取摩之皮不落者,取三月四月天雄乌头苗及根,净去土勿洗,捣绞取汁,渍豆一宿,漉出曝乾,如此七反,始堪服。初服三枚,渐加至六七枚,日一。服禁房室、猪、鱼、鸡、蒜,毕身毛发即生,犯药不瘥。

岐伯神圣散,治万病,痈疽,癞疥,癣,风痿,骨肉疽败,百节痛,眉毛发落,身体淫淫跃跃痛痒,目痛眦烂,耳聋齿齲,痔瘘方16

天雄 附子 茵芋(《外台》作䕡草) 踯躅 细辛 乌头 石南 干姜(各一两)  蜀椒 防风 菖蒲(各二两) 白术 独活(各三两)

右十三味,治下筛,酒服方寸匕,日三,勿增之。

狼毒散,治恶疾方:

狼毒 秦艽(各等分)

右二味,治下筛,酒服方寸匕,日三服,五十日愈。

又方:

炼松脂投冷水中二十遍,蜜丸,服二丸,遇饥即服之,日三。鼻柱断离者,二百日服之瘥。断盐及杂食、房室。又天门冬酒服百日愈。

石灰酒,主生毛发眉须,去大风方:

石灰(一石,拌水和湿,蒸令气足) 松脂成炼(十斤,为末) 上曲(一斗二升) 黍米(一石)

右四味,先於大锅内炒石灰,以木札著灰中,火出为度。以枸杞根剉五斗,水一石五升,煮取九斗,去滓,以淋石灰三遍,澄清,以石灰汁和渍曲,用汁多少一如酿酒法,讫,封四七日开服。常令酒气相及为度,百无所忌,不得触风。其米泔及饭糟一事,已上不得使人畜犬鼠食之,皆令深埋却。此酒九月作,二月止,恐热。膈上热者,服后进三五口冷饭压之。妇人不能饮食,黄瘦积年及蓐风,不过一石即瘥。其松脂末初酘酿酒,摊饭时均散著饭上,待饭冷乃投之。此酒饭宜冷,不尔即醋,宜知之。

治大风眉须落,赤白癞病,八风十二痹,筋急肢节缓弱,飞尸遁注水肿,痈疽疥癣恶疮,脚挛手折,眼暗洞泄,痰饮宿澼寒冷方:

曲(二十五斤) 商陆根(二十五斤,马耳切)

右二味,合於瓮中,水一斛渍之,炊黍米一石,酿如家法,使曲米相淹,三酘毕,密封三七日,开视曲浮酒熟,澄清温服三升,轻者二升,药发吐下为佳。宜食弱煮饭、牛羊鹿肉羹,禁生冷、醋滑及猪、犬、鸡、鱼等。

治风,身体如虫行方:

右用盐一斗,水一石煎减半,澄清温洗浴三四遍。(并疗一切风。)

又方:

以淳灰汁洗面,不过一月。

又方:

以大豆渍饭浆水,旦旦温洗面,洗头发。不净,加少面,勿以水濯之,不过十度。

又方:

成炼雄黄、松脂各等分,蜜和丸如梧桐子大,饮下十丸,日三服,百日愈。慎酒肉、盐豉等。

孙真人备急千金要方卷之七十一竟

1.痔漏方:原缺,据本书文例补。

2.儿:影宋刻本作“鼠”。

3.各一两:影宋刻本作“各半两”。

4.秦艽:影宋刻本“秦艽”用“一两”。

5.三:原作“二”,据影宋刻本改。

6.各二两:影宋刻本作“各三两”。

7.各:原脱,据影宋刻本补。

8.三两:影宋刻本作“二两”。

9.五升:影宋刻本作“三升”。

10.酱和尿和:影宋刻本作“ 酱瓣和尿”。

11.又法:此二字原脱,据影宋刻本补。

12.涂取上:影宋刻本作“涂之最上”。

13.雌黄:影宋刻本作“水银”。

14.疮:原作“瘥”,据影宋刻本改。

15.二斤:影宋刻本作“一斤”。

16.方:原脱,据影宋刻本补。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