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华道藏 > 四辅真经 > 太清摄养经 > 孙真人备急千金要方
校对一遍

孙真人备急千金要方

孙真人备急千金要方卷之七十 宋朝奉郎守太常少卿充秘阁校理林亿等校正

痔漏方1

肠痈第二 论 方 灸法

论曰:卒得肠痈而不晓其病候,愚医治之,错则杀人。肠痈之为病,小腹重而强,抑之则痛,小便数似淋,时时汗出,复恶寒,其身皮皆甲错,腹皮急如肿状,其脉数者,小有脓也;(《巢源》云:洪2数者,已有脓也。)其脉迟紧者,未有脓也。甚者腹胀大,转侧闻水声,或绕脐生疮,或脓从脐中出,或大便出脓血。

问曰:宫羽林妇病,医脉之,何以知妇人肠中有脓,为下之即愈?师曰:寸口脉滑而数,滑则为实,数则为热,滑则为荣,数则为卫,卫数下降,荣滑上升,荣卫相干,血为浊败,小腹痞坚,小便或涩,或复汗出,或复恶寒,脓为已成。设脉迟紧,即为瘀血,血下则愈。

大黄牡丹汤,治肠痈方:

大黄(四两) 牡丹(三两) 芒硝(二两) 瓜子(一升) 桃仁(五十枚)

右五味,㕮咀,以水五升,煮取一升,顿服,当下脓血。(《删繁方》用芒硝半合、瓜子五合。刘涓子用消石三合,云肠痈之病,小腹痞坚,或偏在膀胱左右,其色或白,坚大如掌热,小便欲调,时白汗出。其脉迟坚者,未成脓,可下之,当有血。脉数脓成,不复可下。《肘后》名瓜子汤。)

3痈汤方:

牡丹 甘草 败酱 生姜 茯苓(各二两) 桔梗 薏苡仁 麦门冬(各三两) 丹参 芍药(各四两) 生地黄(五两)

右十一味,㕮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日三。

又方:

薏苡仁(一升) 牡丹皮 桃仁(各三两) 瓜瓣仁(二升)

右四味,㕮咀,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再服。(姚氏不用桃仁,用杏仁。《崔氏》有芒硝二两,云腹中㽲痛,烦毒不安,或胀满不下饮食,小便涩,此病多是肠痈,人多不识,妇人产后虚热者,多成此病,纵非痈疽,但是便服此汤,无他损也。)

又方:

雄鸡顶上毛并屎烧作末,空心酒服之。

又方:

截取檐头尖少许,烧灰,水和服,当作孔出脓血,取愈。

凡肠痈,其状两耳轮文理甲错,初患腹中苦痛,或绕脐有疮如粟,皮热,便脓血出似赤白下,不治必死方:

马蹄灰,以鸡子白和涂,即拔气,不过再。

又方:

瓜子三升捣末,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五合,分三服。

又方:

死人冢上土作泥涂之。

治内痈未作头者方:

右用伏鸡屎,服之即瘥。

又方:

马牙灰鸡子和涂之,乾则易。

灸肠痈法:

屈两肘,正灸肘头锐骨各百壮,则下脓血即瘥。

论曰:产后宜勤济乳,不宜令汁蓄积,蓄积不去,便结不复出,恶汁於内,引热温壮,结坚牵掣痛,大渴引饮,乳急痛,手不得近,成妬乳,非痈也。急灸两手鱼际各二十七壮,断痈脉也,不复恶手近乳,汁亦自出,便可手助迮捋之,则乳汁大出,皆如脓状。内服连翘汤,外以小豆薄涂之,便瘥。

妇人女子乳头生小浅热疮,痒搔之黄汁出,浸淫为长百种,治不瘥者,动经年月,名为妬乳。妇人饮儿者乳皆欲断,世谓苟抄乳是也。宜以赤龙皮汤及天麻汤洗之,傅二物飞乌膏及飞乌散佳。若始作者,可傅黄芩漏芦散及黄连胡粉散并佳。

赤龙皮汤方:

右用檞皮切三升,以水一斗,煮取五升。夏冷用之,冬温用之,分以洗乳,亦洗诸深败烂久疮,洗竟傅膏散。

天麻汤方:

右用天麻草切五升,以水一斗半,煮取一斗,随寒热分洗乳,以杀痒也。此草叶如麻,冬生、夏著花,赤如鼠尾花也。亦以洗浸淫黄烂热疮,痒疽湿阴蚀,小儿头疮,洗竟傅膏散。

飞乌膏方:

倾粉(是烧朱砂作水银上黑烟也,一作湘粉) 矾石(各三两4

右二味,为末,以甲煎和如脂,以傅乳疮,日三傅。作散者不须和,汁自著者可用散。及诸热疮、黄烂疮浸淫汁痒、丈夫阴蚀痒湿疮、小儿头疮、月蚀口边肥疮、瘑疮等,并皆主之。

黄连胡粉散:

黄连(二两) 胡粉(十分) 水银(一两)

右三味,黄连为末,相和,软皮裹熟挼之,自能和合。纵不得成一家,亦得水银细散入粉中也,以傅乳疮、诸湿疮、黄烂肥疮等。若乾,著甲煎为膏。

治妬乳,乳生疮方:

蜂房 猪甲中土 车辙中土(各等分)

右三味为末,苦酒和傅之。

鹿角散,治妇人乳生疮,头汁出,疼痛欲死不可忍者方:

鹿角(三分) 甘草(一分)

右二味,治下筛,和以鸡子黄於铜器中,置温处,炙上傅之,日再即愈,神验不传。

治妬乳方:

右以葵茎灰捣筛,饮服方寸匕,日三即愈。(《集验方》直捣为散,不为灰。)

又方:

烧自死蛇为灰,和以猪膏涂之,大良。

灸法:

右以蒲横度口,以度从乳上行,灸度头二七壮。

论曰:产后不自饮儿,并失儿无儿饮乳,乳蓄喜结痈。不饮儿令乳上肿者,以鸡子白和小豆散傅乳房,令消结也。若饮儿不泄者,数捻去之,亦可令大孩子含水使口中冷5,为嗍取滞乳汁吐去之,不含水漱去热,喜令乳头作疮,乳孔塞也。

凡女人多患乳痈,年四十已下治之多瘥,年五十已上慎勿治,治之多死,不治自得终天年。

连翘汤,治妬乳乳痈方:

连翘 芒硝(各二两) 芍药 射干 升麻 防己 杏仁 黄芩 大黄 柴胡 甘草(各三两)

右十一味,㕮咀,以水九升,煮取二升五合,分三服。

治乳痈方:

麦门冬(一升) 黄芩 芍药 茯苓(各二两) 桑寄生 人参 黄耆 防风 甘草(各三两) 粘糖(八两) 大枣(五枚)

右十一味,㕮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内糖一沸,分四服。

又方,先服前件汤,五日后服此丸即愈方:

天门冬(五两) 泽兰(五分) 大黄(十分) 升麻(六分) 羌活 桑寄生 防风 人参 黄耆 干地黄 白芷 通草(各二分) 黄芩 枳实 五味子 茯神 天雄 芎藭 当归(各一两)

右十九味,为末,蜜丸。酒服二十丸,日二,加至四十丸。

治乳痈始作方:(《广济方》云:治乳痈大坚硬,赤紫色,衣不得近,痛不可忍者。)

大黄 楝实 芍药 马蹄(各等分)

右四味,治下筛,饮服方寸匕,取汁出瘥。(《广济方》云:酒服方寸匕,覆取汗,当睡着觉后肿处散,不痛,经宿乃消。)

排脓散,治乳痈除恶肉方:

苁蓉 铁精 桂心 细辛 黄芩 芍药 人参 防己(一作防风) 干姜 芎藭 当归(各三分) 甘草(五分)

右十二味,治下筛。酒服方寸匕,日三夜一。服药十日脓血出多,勿怪。

又方:

生地黄(三升) 芒硝(三合) 豉(一升)

右三味,合捣傅上,热即易之,取瘥止。一切痈肿皆用之。(一方单用地黄傅之。)

治妬乳、乳痈肿方:

右取研米槌二枚,炙令热,以絮及故帛㩉乳上,以槌更互熨之,瘥止。已用立效。

治乳痈坚方:

右以水罐中盛醋泔清,烧石令热内中,沸止更烧如前,少热内乳渍之,及冷更烧石内渍,不过三度烧石愈。

又方:

黄芩 白敛 芍药(各等分)

右三味,为末,以浆水饮服半钱匕,日三。若左乳汁结者,即捋去右乳汁;若右乳汁结者,可捋去左乳汁。(《小品》云治妬乳。)

治乳痈方:

大黄 鼠屎(新者,各一分) 黄连(二分)

右三味,捣为末,以黍米粥清和,傅乳四边,痛止即愈。无黍米,粟米、粳米亦得。

又方:

大黄 莽草 生姜(各二分) 伏龙肝(十二分)

右四味,捣为末,以酢和涂,乳痛即止,有效。

又方:

鹿角治下筛,以猪脂上清汁服方寸匕,不过再服。亦可以醋浆水服。

又方:

取葱白捣傅之,并绞汁一升,顿服即愈。

治乳痈二三百日,众疗不瘥,但坚紫色青,柳根熨方:

右以柳根削取上皮,捣令熟,熬令温,盛著练囊中熨乳上,乾则易之,一宿即愈。

蒺藜圆,治妇人乳肿痛,除热方:

蒺藜子 大黄(各一两)  败酱(一分) 桂心 人参 薏苡仁 附子 黄连 黄耆 鸡骨 当归 枳实 芍药 通草(各二分6

右十四味,为末,蜜丸如梧子大。未食饮服三丸,不知益至五丸,日三。无所忌。一方无大黄、败酱、黄连、通草,为散,酒服方寸匕。

孙真人备急千金要方卷之七十竟

1.痔漏方:原缺,据本书文例补。

2.洪:原脱,据影宋刻本补。

3.肠:影宋刻本“肠”上有“治”字。

4.各三两:影宋刻本作“各二两”。

5.冷:原作“令”,据影宋刻本改。

6.各二分:影宋刻本作“各三分”。

目录